遙想上次寫隨筆的時候,還是11個月以前,回想著一年來的經歷,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幸好,最近機緣巧合之下重拾閱讀,想法很多,索性稍微天馬行空記錄一番。
1.認識價值投資
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使人信;理性認識是通過相對準備的數據、合理的邏輯、事實驗證而使人“信”。
多數人其實對于股票還是停留在那種“炒股害人,因為炒股虧得傾家蕩產跳樓輕生”的刻板印象中,然而實際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覺得更多的是需要通過客觀的歷史數據、現象和結果,通過邏輯驗證的方式去認識。
投資是什么意思?我們從小到大可能聽到關于投資這個詞語,腦子里回想起來的都是相對比較高大上的事件,比如騰訊投資幾個億買了某某公司,比如誰投資了幾十億建立了什么工廠、創辦了什么大型企業一般。
2.投資需要準備什么
要想要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并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者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的基礎,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
在巴菲特看來,投資股權資產、投資企業(控股或者購買股票等形式)是為了在未來更有能力消費而放棄今天的消費。因而實際購買力才是投資決策需要考慮的重點,而不是對應的貨幣數量。
情緒的穩定看似很復雜,生活中的人們往往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工作的不如意、家庭的瑣碎、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等因素,導致情緒往往時而低落時而亢奮,然而在投資領域,一個穩定的情緒必須是在建立在我們可能客觀評價投資的投資,然后根據自己的認識花費真金白銀,其中可能體會到賬戶金額的巨大波動,可能一天的損失是好幾個月的收入等,如果沒有穩定的情緒,勢必會讓自己患得患失,影響生活,這必定得不償失,畢竟投資是為生活服務的,消費第一,投資第二。
3.怎么去做投資
其實,人們往往忽視了閱讀的價值。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對于普通人來說,閱讀是最觸手可得及性價比最高的學習方式,俗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所能夠想到的,前輩們篳路藍縷積累下來的經驗教訓,往往我們通過著作、經典去了解去學習去思考去閱讀去提升自己的見識,去拓展自己的視野,畢竟那是前輩們的思想結晶,我們帶著懷疑、批判的眼光去接受,這才是最佳的成長途徑。所謂的學習,無非就是提升自己的閱讀和思考能力而已。
4.投資的一些誤區
人們往往高估自己當下的水平,同時又會嚴重低估自己未來的能力,學習不怕根底淺,只要邁步從不遲。我眼中的投資,那就是相當于你把錢和精力分配在哪里是最優解而已。我眼中的最佳投資方式,那就是年輕的時候,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畢竟辛苦幾年,能力上的提升帶來個人能力提升從而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價值,這時候必定是能夠得到高薪,然而對于投資來說,受限于本金,能夠合理賺到的收益可能都不夠一年的工作薪酬。畢竟指數基金大約歷史10%收益率,在此基礎上往往提升一個點就非常困難,比如在企業估值、競爭模式分析等方面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
年輕專注主業積累第一桶金,同時保障基礎的生活質量,從墓地上,消費是為了滿足當下,那么投資就是通過延遲滿足趣去滿足未來。相當于,今天節約下來的10萬塊,在未來隨著配置生產性資產從而不斷提高其購買力。那么勢必要在生活摳摳搜搜之間和為未來做準備之間有個取舍。
5.投資需盡快
下次在分析投資的具體品種。因為復利的存在,必定是越早越好,同時投資體系的建立,往往是屬于學會了以后適用一輩子,宜早不宜遲,盡管學習起來特別費力。這就和吃飯一樣,你可以找無數的理由安慰自己不吃飯,然而他確實生活的必須。
畢竟,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有的選。多賺一點錢,能夠讓你在當下實現買菜自由,有的朋友可能對當下的打工生活非常滿意,那就更加需要學習投資,畢竟,投資可以滿足未來,可以讓朋友在未來不想工作、換工作、繼續工作的時候有更多的錢讓自己有的選擇,實現從小到大,從年輕到死亡一直都有錢花,自由自在,享受當下的狀態持續一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