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關注|無故扣款亂象不止,通聯支付屢遭投訴-移動支付網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支付行業仍存在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
支付界獲悉,多個用戶反映未在通聯支付公司辦理業務,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通聯支付以金融保險等名義,從銀行卡中扣走了錢。
值得關注的是,黑貓投訴平臺,關于通聯支付的投訴量一共1304條,已回復及已完成的投訴均為0。
通聯支付存在哪些問題?用戶的支付權益如何保障呢?支付機構防范業務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亟不可待。
多個用戶銀行卡被通聯支付公司盜刷
近日,多個用戶心存疑惑,自己未辦理任何業務,從云閃付中查到的記錄顯示,銀行卡中的錢卻不翼而飛了。
支付界從一位用戶獲悉,3月3日,通聯支付四川分公司分4次從其中國農業銀行卡中共刷走1650元,其中分類為金融保險-生意批發支出金額100元,分類為其他門類-其他分別為500元、1000元、50元。
無獨有偶,3月9日,另外一位用戶查詢自己的賬戶時發現,自己中國建設銀行卡中的錢,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為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連續三次扣走了100元錢,300元錢憑空消失。
“3月7日凌晨兩點多,手機短信顯示通聯支付連續三筆扣款,共263.38元,直接從銀行卡里劃走的,對方名稱顯示是(特約)快捷消費,和(特約)快捷扣款,對方機構為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能把錢退回來,或者給個合理的解釋。”一位先生無奈道。
還有一位用戶的經歷顯示,3月5日上午,該用戶被深圳市小贏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使用通聯扣款24.9元,咨詢客服后發現,扣款原因為,該用戶在2020年6月19日使用過小贏卡貸的貸款產品,“因為您之前在平臺申請使用了優先審批權,所以會有一次扣費?!?/p>
該用戶納悶,以前的借款費用早已結清,為什么會突然扣除優先審批權的費用,要求通聯退款,并關閉我的銀行卡通聯支付功能。
支付界獲悉,截至發稿,上述通聯支付無故被扣款的現象,并未得到通聯支付的解決。
或代收業務不合規
近日,用戶屢屢投訴通聯支付無故扣款,這家支付公司到底怎么了?
公開資料顯示,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通聯支付)成立于2008年10月,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是基于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科技服務企業,總部位于上海。
“支付公司或存在商戶審核不嚴、代收業務不規范等問題。”業內人士告訴作者。
支付界從裁判文書網獲悉,早在2019年通聯支付就因未對特約商戶經營情況進行有效核實、風控措施未落實到位等問題被上訴。
上海金融法院審查,江先生于2019年8月5日向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舉報,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間,通聯支付為名為“河南鈺鑫瓏”現貨平臺提供支付結算服務,通聯支付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未履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未履行反洗錢義務職責。
央行上海分行經查,通聯支付存在未對特約商戶經營情況進行有效核實、風控措施未落實到位、特約商戶收單銀行結算賬戶設置不規范的問題,違反了《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另外,代收業務的主要特點,一是收款人相對固定,二是收款人與付款人的交易場景相對固定,三是付款頻率或額度等條件由收款人與付款人事先約定。約定好了,就會進入“自動扣款”程序。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說,代收業務交易驗證強度比較弱,不再需要逐筆進行交易確認,如果不是客戶真實意愿表達,容易造成客戶資金損失。特別是近年來代收業務呈快速發展趨勢,不規范導致的資金損失風險事件逐漸暴露。
用戶的支付權益如何保障呢?2020年10月26日,央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代收業務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來進一步規范代收業務參與各方行為,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防范業務風險。
征求意見稿要求,代收機構應當審核確認收款人與收款賬戶開戶人之間存在合法的資金管理關系。
付款人的開戶機構,必須在事前或首筆交易時獲得付款人授權,確保代收交易為付款人真實意愿。在交易過程中,開戶機構還要對授權事項進行逐筆驗證,確保每筆代收業務指令均與其獲得的授權相符;驗證不符的應拒絕辦理,并向付款人提示交易風險。
隨著支付行業的發展、監管的收緊,支付行業的亂象浮出水面。支付機構想要在行業中長遠的走下去,還需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把握收款人審核嚴格度等。
本文轉載目的在于知識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通聯支付屢遭投訴:無故扣款亂象不止代收業務或不合規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支付行業仍存在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
支付界獲悉,多個用戶反映未在通聯支付公司辦理業務,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通聯支付以金融保險等名義,從銀行卡中扣走了錢。
值得關注的是,黑貓投訴平臺,關于通聯支付的投訴量一共1304條,已回復及已完成的投訴均為0。
通聯支付存在哪些問題?用戶的支付權益如何保障呢?支付機構防范業務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亟不可待。
近日,多個用戶心存疑惑,自己未辦理任何業務,從云閃付中查到的記錄顯示,銀行卡中的錢卻不翼而飛了。
支付界從一位用戶獲悉,3月3日,通聯支付四川分公司分4次從其中國農業銀行卡中共刷走1650元,其中分類為金融保險-生意批發支出金額100元,分類為其他門類-其他分別為500元、1000元、50元。
無獨有偶,3月9日,另外一位用戶查詢自己的賬戶時發現,自己中國建設銀行卡中的錢,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為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連續三次扣走了100元錢,300元錢憑空消失。
“3月7日凌晨兩點多,手機短信顯示通聯支付連續三筆扣款,共263.38元,直接從銀行卡里劃走的,對方名稱顯示是(特約)快捷消費,和(特約)快捷扣款,對方機構為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能把錢退回來,或者給個合理的解釋?!币晃幌壬鸁o奈道。
還有一位用戶的經歷顯示,3月5日上午,該用戶被深圳市小贏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使用通聯扣款24.9元,咨詢客服后發現,扣款原因為,該用戶在2020年6月19日使用過小贏卡貸的貸款產品,“因為您之前在平臺申請使用了優先審批權,所以會有一次扣費。”
該用戶納悶,以前的借款費用早已結清,為什么會突然扣除優先審批權的費用,要求通聯退款,并關閉我的銀行卡通聯支付功能。
支付界獲悉,截至發稿,上述通聯支付無故被扣款的現象,并未得到通聯支付的解決。
近日,用戶屢屢投訴通聯支付無故扣款,這家支付公司到底怎么了?
公開資料顯示,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通聯支付)成立于2008年10月,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是基于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科技服務企業,總部位于上海。
“支付公司或存在商戶審核不嚴、代收業務不規范等問題。”業內人士告訴作者。
支付界從裁判文書網獲悉,早在2019年通聯支付就因未對特約商戶經營情況進行有效核實、風控措施未落實到位等問題被上訴。
上海金融法院審查,江先生于2019年8月5日向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舉報,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間,通聯支付為名為“河南鈺鑫瓏”現貨平臺提供支付結算服務,通聯支付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未履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未履行反洗錢義務職責。
央行上海分行經查,通聯支付存在未對特約商戶經營情況進行有效核實、風控措施未落實到位、特約商戶收單銀行結算賬戶設置不規范的問題,違反了《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另外,代收業務的主要特點,一是收款人相對固定,二是收款人與付款人的交易場景相對固定,三是付款頻率或額度等條件由收款人與付款人事先約定。約定好了,就會進入“自動扣款”程序。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說,代收業務交易驗證強度比較弱,不再需要逐筆進行交易確認,如果不是客戶真實意愿表達,容易造成客戶資金損失。特別是近年來代收業務呈快速發展趨勢,不規范導致的資金損失風險事件逐漸暴露。
用戶的支付權益如何保障呢?2020年10月26日,央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代收業務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來進一步規范代收業務參與各方行為,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防范業務風險。
征求意見稿要求,代收機構應當審核確認收款人與收款賬戶開戶人之間存在合法的資金管理關系。
付款人的開戶機構,必須在事前或首筆交易時獲得付款人授權,確保代收交易為付款人真實意愿。在交易過程中,開戶機構還要對授權事項進行逐筆驗證,確保每筆代收業務指令均與其獲得的授權相符;驗證不符的應拒絕辦理,并向付款人提示交易風險。
隨著支付行業的發展、監管的收緊,支付行業的亂象浮出水面。支付機構想要在行業中長遠的走下去,還需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把握收款人審核嚴格度等。
百度知道-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提示信息知道寶貝找不到問題了>_<!!
該問題可能已經失效。
返回首頁
15
秒以后自動返回
通聯支付是哪個平臺扣款(通聯支付無故代扣屢禁不止)-拼客號
通聯支付是第三方支付平臺,通聯支付(全稱“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國家有關金融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由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中國萬向集團等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的一家金融外包與綜合支付服務企業,現任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常務理事。
春節將至,第三方支付機構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聯支付”)再次因“代扣”問題頻被用戶點名。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接到不少用戶反映稱,通聯支付存在“盜刷、扣費不明”等問題。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多位用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銀行卡被無故盜刷的情況,金額在幾百至幾萬元不等,而扣款機構均為通聯支付。在分析人士看來,“無故扣款”涉及到歷史問題,當時缺乏代收業務相關規范,機構應與用戶、商戶進行三方對質,明確責任歸屬。在2019年底央行發文進一步規范代收業務參與各方行為后,需要支付機構在規定時間內彌補自身漏洞。
“銀行卡還在,錢卻不翼而飛!”1月17日下午3點左右,李麗(化名)在銀行卡存了1.25萬元準備還房貸,4點左右這筆錢款被分批盜刷,第一筆盜刷金額為800元,第二筆盜刷金額為88元,之后盜刷的金額每筆均為800元,最終卡里只剩400元,李麗向北京商報記者說道,這筆被刷走的錢款扣款機構為通聯支付,她本人從未聽說過這家公司。
1月4日,沈飛(化名)也收到了一條讓自己無比震驚的短信,提示他銀行卡出現了一筆1.29萬元的消費,扣款機構為通聯支付,讓沈飛疑惑的是,這筆款項是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被刷走的。
而個體戶王佳(化名)銀行卡的盜刷金額則更高,她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因為平常資金變動較大,又未收到任何短信提醒,因此一直沒有留意,最近在查賬時才發現了一些端倪”。據王佳介紹,在未收到任何短信提醒的情況下,2017年7月4日-12月15日,通聯支付從本人銀行卡先后轉走8.5萬元,除2017年12月15日一筆2萬元之外,其他均為單筆5000元,最近調出近五年的銀行卡明細才發現。
公開資料顯示,通聯支付成立于2008年10月,是由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共同投資的一家基于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科技服務企業,總部位于上海。注冊資本金為14.6億元,該公司于2011年5月3日獲得支付牌照,2016年5月3日完成續展。目前業務范圍涵蓋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全國)、固定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山西?。?、預付卡受理(全國)。
“無故代扣”“盜刷銀行卡”現象是否存在?針對用戶反映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系通聯支付進行詢問,該平臺客服人員表示,“已經反饋至相關部門,請您等待相關部門做一個回復”。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應。但記者從通聯支付客服人員處了解到,“這種代扣一般是持卡人與扣款商戶簽訂了線上或者線下的代扣協議,所以才能夠通過該公司渠道發起扣款,進行委托代扣”。
事實上,“無緣無故扣款”的情況在支付行業時有發生。聚投訴平臺顯示,關聯重復扣款的投訴貼為1311條,關聯無故扣款的投訴貼為6145條,而關聯扣款的投訴貼達到1萬條。
在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從收款機構角度來說,企圖通過這種“無故扣款”來額外牟利;從支付機構來說,其最為關注的是交易額帶來的手續費,對“無故扣款”熟視無睹;而對于用戶來講,有的扣款內容隱藏在大篇幅的用戶協議中,難以即時區分?!盁o故扣款”涉及到歷史問題,當時缺乏代收業務相關規范,從機構角度,應當與投訴人核對交易時間、金額、扣款商戶等主要信息,應引入明確扣款商戶進行三方對質。
用戶錢款被盜刷,通聯支付需不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易觀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之前的代扣模式是用戶簽完協議后,支付機構只是作為通道,支付機構服務方是有權利進行扣款的。
為進一步規范代收業務參與各方行為,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2019年底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代收業務的通知(意見征求稿)》提到,代收業務不能用于投融資交易、外匯交易、股權眾籌、P2P網絡借貸,以及各類交易場所(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等辦理支付業務。王蓬博表示,這意味著代扣將來只能適用在某些場景里,而且需要增加確認,監管文件發出后,需要支付機構在規定時間內彌補自身的漏洞。
北京商報記者岳品瑜宋亦桐
百度知道-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提示信息知道寶貝找不到問題了>_<!!
該問題可能已經失效。
返回首頁
15
秒以后自動返回
通聯支付扣款是什么錢-財梯網
通聯支付,即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16日,總部位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3日首次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
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固定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預付卡受理等業務。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移動支付公司。
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南、云南、威海、汕頭、重慶、滄州、山西、佛山、江蘇、甘肅、北京、青海、韶關、中山、保定等地設有分公司。
通聯支付扣款類型有很多,包括餐飲消費、電商購物、保險繳費、酒店住宿費用、教育類繳費。用戶可以致電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客服,查詢扣款明細,或者是攜帶身份證、銀行卡,前往銀行查詢資金流向。也可以自己下載手機銀行查看,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開通手機銀行,在手機端輸入賬號和密碼登錄。
2、在首頁上點擊上方的金額區。
3、點擊右下角的“活期儲蓄”。
4、默認情況下方是當前日期往前推一個月內的交易情況,要想查之前的點擊“更多篩選”。
5、點擊“自定義”,然后下方選擇“收入”,點擊確定即可查看。
通聯支付屢遭投訴:無故扣款亂象不止代收業務或不合規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原標題:無故扣款亂象不止?通聯支付屢遭投訴?
來源:支付界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支付行業仍存在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
支付界獲悉,多個用戶反映未在通聯支付公司辦理業務,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通聯支付以金融保險等名義,從銀行卡中扣走了錢。?
值得關注的是,黑貓投訴平臺,關于通聯支付的投訴量一共1304條,已回復及已完成的投訴均為0。
通聯支付存在哪些問題?用戶的支付權益如何保障呢?支付機構防范業務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亟不可待。?
多個用戶銀行卡被通聯支付公司盜刷?
近日,多個用戶心存疑惑,自己未辦理任何業務,從云閃付中查到的記錄顯示,銀行卡中的錢卻不翼而飛了。?
支付界從一位用戶獲悉,3月3日,通聯支付四川分公司分4次從其中國農業銀行卡中共刷走1650元,其中分類為金融保險-生意批發支出金額100元,分類為其他門類-其他分別為500元、1000元、50元。
無獨有偶,3月9日,另外一位用戶查詢自己的賬戶時發現,自己中國建設銀行卡中的錢,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為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連續三次扣走了100元錢,300元錢憑空消失。
“3月7日凌晨兩點多,手機短信顯示通聯支付連續三筆扣款,共263.38元,直接從銀行卡里劃走的,對方名稱顯示是(特約)快捷消費,和(特約)快捷扣款,對方機構為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能把錢退回來,或者給個合理的解釋。”一位先生無奈道。
還有一位用戶的經歷顯示,3月5日上午,該用戶被深圳市小贏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使用通聯扣款24.9元,咨詢客服后發現,扣款原因為,該用戶在2020年6月19日使用過小贏卡貸的貸款產品,“因為您之前在平臺申請使用了優先審批權,所以會有一次扣費?!?
該用戶納悶,以前的借款費用早已結清,為什么會突然扣除優先審批權的費用,要求通聯退款,并關閉我的銀行卡通聯支付功能。
支付界獲悉,截至發稿,上述通聯支付無故被扣款的現象,并未得到通聯支付的解決。?
或代收業務不合規?
近日,用戶屢屢投訴通聯支付無故扣款,這家支付公司到底怎么了??
公開資料顯示,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通聯支付)成立于2008年10月,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是基于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科技服務企業,總部位于上海。?
“支付公司或存在商戶審核不嚴、代收業務不規范等問題?!睒I內人士告訴作者。?
支付界從裁判文書網獲悉,早在2019年通聯支付就因未對特約商戶經營情況進行有效核實、風控措施未落實到位等問題被上訴。?
上海金融法院審查,江先生于2019年8月5日向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舉報,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間,通聯支付為名為“河南鈺鑫瓏”現貨平臺提供支付結算服務,通聯支付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未履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未履行反洗錢義務職責。?
央行上海分行經查,通聯支付存在未對特約商戶經營情況進行有效核實、風控措施未落實到位、特約商戶收單銀行結算賬戶設置不規范的問題,違反了《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另外,代收業務的主要特點,一是收款人相對固定,二是收款人與付款人的交易場景相對固定,三是付款頻率或額度等條件由收款人與付款人事先約定。約定好了,就會進入“自動扣款”程序。?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說,代收業務交易驗證強度比較弱,不再需要逐筆進行交易確認,如果不是客戶真實意愿表達,容易造成客戶資金損失。特別是近年來代收業務呈快速發展趨勢,不規范導致的資金損失風險事件逐漸暴露。?
用戶的支付權益如何保障呢?2020年10?月26日,央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代收業務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來進一步規范代收業務參與各方行為,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防范業務風險。?
征求意見稿要求,代收機構應當審核確認收款人與收款賬戶開戶人之間存在合法的資金管理關系。?
付款人的開戶機構,必須在事前或首筆交易時獲得付款人授權,確保代收交易為付款人真實意愿。在交易過程中,開戶機構還要對授權事項進行逐筆驗證,確保每筆代收業務指令均與其獲得的授權相符;驗證不符的應拒絕辦理,并向付款人提示交易風險。?
隨著支付行業的發展、監管的收緊,支付行業的亂象浮出水面。支付機構想要在行業中長遠的走下去,還需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把握收款人審核嚴格度等。
(責任編輯:馬先震)
【已解釋/道歉】銀行卡在身上,莫名其妙被通聯-小通商城扣錢了_通聯支付客服售后投訴維權中心-消費保
通聯支付回復:已回電告知扣款商戶,并告知商戶聯系方式,持卡人無異議。
通聯支付頻遭銀行卡“盜刷”投訴背后緣何?-知乎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在央行叫停支付機構為網貸提供代收業務之后,依舊堅持在從事這項業務的支付機構也惹來大量有關銀行卡被盜刷的投訴。
按照央行給出的定義,所謂代收,是指經付款人同意,收款人委托代收機構按照約定的頻率、額度等條件,從付款人開戶機構扣劃付款人賬戶資金給收款人,且付款人開戶機構不再與付款人逐筆進行交易確認的支付業務。
去年12月2日,央行在官網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代收業務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通知》),強調代收機構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代收業務適用場景,不得通過代收業務為各類投融資交易、外匯交易、股權眾籌、P2P網絡借貸,以及各類交易場所(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等辦理支付業務。
據了解,《通知》自發布之日起30日(2020年1月1日)后施行,相關代收與清算機構應當對照通知要求對存量代收業務進行梳理,制定整改方案并報告央行及其分支機構同意后執行。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應當暫停開展代收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支付機構提供的代收業務收緊之后,P2P網貸將首當其沖。“網貸平臺的還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支付機構的代扣,叫停這一業務對網貸平臺而言相當于釜底抽薪,將直接促使網貸平臺主動清退。”有互金行業觀察人士對者表示。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央行的這一《通知》在發布之后并未起到令行禁止的效果,有一部分持牌支付機構依舊在為網貸平臺提供代扣業務,而這些機構往往也背負著大量用戶的投訴。
以通聯支付為例,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通聯支付的投訴帖達到500條,主要內容便是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手上的銀行卡被扣去了一部分資金。
高炮貸款通道,面對投訴毫無歉意
通聯支付是總部位于上海的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成立于2008年10月,由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投資,目前通聯支付經營范圍不僅僅局限于支付行業,還基于第三方支付涉足金融、信息服務等業務,通聯支付已成為綜合性金融科技服務企業。
近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中用戶大量投訴通聯支付為714高炮、現金貸平臺提供支付通道,在投訴內容中發現,很多用戶收到了“某銀行賬戶向聯通滬快完成通聯滬快交易人民幣扣款”的信息,
某用戶投訴到:我發現自己銀行卡余額突然少了二百元錢,但是沒有短信通知扣款,查詢網銀記錄后,發現錢被通聯滬快摳走,不明白其中原因,發現網上不少人都被通聯滬快惡意扣費,想讓通聯滬快受到處罰。
何為通聯滬快
通聯滬快交易就是上海證券交易。上海證券交易于1990年成立,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證券交易所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司制,一種是會員制,可以是政府或公共團體出資經營的,也可以是私人出資經營的,還可以是政府與私人共同出資經營的。
可能是用戶自己在申請網貸或者辦理什么金融業務時,授權通聯滬快進行代扣服務,具體什么交易以交易附言內容為準,如果不清楚可以聯系被扣款賬戶的發卡銀行咨詢。一般情況下,通聯滬快扣款交易的錢是無法追回來的,只有用戶自己授權了扣款,才會發生,若是個人身份被盜引發的扣款,可以報警。
此外,通聯支付還是各監管機構處罰名單上的“??汀?。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年內,這就已是通聯支付收到的第5張罰單,而近幾年來,通聯支付已累計收到至少13張罰單。共計遭沒收違法所得303萬元,被罰1383萬元(相關責任人被罰不計入),罰沒合計1686萬元。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2019年3月公布對通聯支付的行政處罰決定。(西銀)罰字〔2019〕第1號顯示,通聯支付陜西分公司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未對商戶代付業務的真實背景、用途進行詳細了解,為陜西智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代付業務明顯與商戶經營業務不符。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對通聯支付陜西分公司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代付業務客戶與其經營業務不符的違法行為,罰款人民幣3萬元。
2019年8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上海銀罰字〔2019〕20號)顯示,通聯支付存在違反支付業務規定的違法行為,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對其共計處以罰款73萬元。12月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上海匯管罰字[2019]3122191102號)顯示,通聯支付存在分拆交易辦理超過單筆交易限額的留學費用支付的違法事實。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對其處以人民幣2067元的罰款。
201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中國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寧銀罰〔2019〕5號)顯示,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分公司存在以下違法行為: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中國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決定:對于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的行為,給予通聯支付寧夏分公司警告,并對單位處以4萬元罰款;對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行為,對單位處以40萬元罰款,對1名相關責任人處以3.5萬元罰款。
2018年4月,通聯支付安徽分公司因為違反收單業務相關法律制度規定,被監管部門作出“責令限期改正,并處6萬元罰款”的決定。2018年8月,通聯支付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及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罰款人民幣3萬元。2018年10月15日,通聯支付四川分公司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央行成都分行對其作出了罰款人民幣9萬元的決定。同年10月,通聯支付還曾因為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監管部門處以罰款人民幣33萬元。
2017年9月,通聯支付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處以罰款3萬元。2017年12月通聯支付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制度規定被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處以2萬元罰款。
2016年7月,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制度規定沒收違法所得303萬元,并處以罰款1110萬元。并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通聯支付副總裁陳某某、湖北分公司總經理陳某某、廈門分公司總經理張某某、新疆分公司總經理王某某、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方某給予警告,并各處5萬元罰款。
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2日,通聯支付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處以30萬元罰款;未對交易進行監測、分析和報送可疑交易報告,處以30萬元罰款;未按照要求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處以35萬元罰款。另對通聯支付一名相關責任人員處以6.5萬元罰款
通聯支付官網
從綜合支付到金融科技服務、互動營銷,從線上到線下,從個人到商家、企業,千萬用戶,因為信賴,我們始終在一起。
我們為客戶提供“支付+營銷+金融科技”的全方位綜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