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聘用制是什么意思
聘用人員是指事業單位聘用的工作人員,即事業單位與員工簽訂聘用合同,確定雙方的聘用關系,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其基本特點是科學設崗、平等競爭、全員聘用、嚴格考核、合同管理。聘任制是事業單位的一項基本用人制度,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標。通過實行聘用制,逐步形成適合不同類型事業單位、不同崗位的用人機制。單位自主用人,人員自主擇業,政府依法監管,配套措施完善,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生機和活力。什么是事業單位聘用制
事業單位聘用制是指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通過簽訂聘用合同,確定雙方聘用關系,明確雙方責任、權利、義務的一種人事管理制度。通過實行聘用制,轉換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實現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由行政任用關系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轉變。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必須堅持單位自主用人、個人自主擇業、政府依法監管和公公、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事業單位聘用工作人員,必須在確定的編制數額和人員結構比例內進行。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應當根據工作需要,按照科學合理、精干效能的原則,確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工勤人員崗位,按崗聘用,競爭上崗。
事業單位受聘人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具有聘用崗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專業知識及工作能力;
(四)身體健康,能堅持聘用崗位的正常工作;
(五)聘用崗位職責要求的其它條件。
事業單位聘用人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成立聘用工作組織,制定聘用工作方案。聘用工作組織由聘用單位分管負責人及其人事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負責人和工會會員代表組成。聘用專業技術人員的,還應當聘請有關專家參加。人員的聘用、考核、續聘、解聘等事項由聘用工作組織提出意見,報本單位負責人會議集體決定。聘用工作方案應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未建立職工代表大會的,應經職工大會或者工會通過。
(二)事業單位制定的聘用工作方案應當報行政主管部門和同級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備案。同級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應當加強監督。
(三)公布聘用崗位、崗位職責、聘用條件、聘用待遇、聘期及聘用方法等事項。
(四)通過本人申請、民主推薦、負責人提名、公開招聘等形式產生應聘人選。
(五)聘用工作組織對應聘人員進行考試或者考核,擇優確定擬聘人選,公示擬聘結果。
(六)聘用單位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受聘人員,公布聘用結果。
(七)訂立聘用合同。
事業單位聘用制值得考嗎
1.事業單位聘用制值得報考。在以往大家所聽到的聘用制,都是簽署合同的“臨時工”。而現在大多數的事業單位正式招聘,也都采用聘用制度。聘用制是沒有事業編制的,崗位工資也不同,近幾年以來,福利待遇幾乎差不多了。例如:廣州中山街道辦事處,就開設了這樣聘用制的工作,崗位和招聘人數也不少。年薪一般是在10萬左右,相比于一般崗位來說,收入還算不錯。雖然沒有編制,但畢竟是事業單位,工作也比較穩定,招聘門檻也不是很高,依舊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
》》》點擊領取事業單位考試備考資料
2.其實現在事業單位越來越多的崗位,都是沒有編制的,不是實習崗位,就是勞動派遣,或者是聘用制。沒有編制的工作人員,在事業單位確實占了很大一部分,教師行業有實習崗,各政府機關也有見習人員。雖然是在事業單位工作,但卻不算進入了事業單位,屬于編外人員。通過考試、面試以及相關的審核就可以上崗,以后轉為正式的編制機會也更多。對于還沒有就業又想考編制的畢業生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
事業單位聘用制值得考嗎
事業單位聘任制人員是什么意思
事業單位聘用制是指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通過簽訂聘用合同,確定雙方聘用關系,明確雙方責任、權利、義務的一種人事管理制度。
通過實行聘用制,轉換事業單位的用人機制,實現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由行政任用關系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轉變。事業單位聘用工作人員,必須在確定的編制數額和人員結構比例范圍內進行。
擴展資料:
事業單位聘用人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成立聘用工作組織,制定聘用工作方案。聘用工作組織由聘用單位分管負責人及其人事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負責人和工會會員代表組成。聘用專業技術人員的,還應當聘請有關專家參加。
人員的聘用、考核、續聘、解聘等事項由聘用工作組織提出意見。報本單位負責人會議集體決定,聘用工作方案應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事業單位聘用制
現在事業單位全部聘用制那事業單位和企業還有沒有區別?
1、事業單位聘用制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因為事業單位現在有一個最關鍵的“編制”問題,這是與企業對比最大的不同。現在進入事業單位,必須經過統一招聘(筆試、面試、體檢、考核)后報有關部門(用人單位的上級單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機構編制部門)辦理入編手續后,才是正規在編人員;其它沒有編制的屬于“編外聘用人員”,職位、待遇一般都比在編人員低。
2、“參公”和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經費是財政給的,但你必須是在編人員,財政才有工資給你,否則就由單位自己給你發工資;差額撥款、自收自支的單位,可能編外人員也能領“全額”工資,也有可能領同崗位在編人員80%的工資,而且編外人員不能提拔當部門領導。
在簽聘用全同時,在編人員簽訂長期(無期限)合同;編外人員一般簽訂3年合同。
3、企業的話,現在都叫“員工”了,沒有什么編制可說。少數老企業的老員工,可能還算“正式職工”(簽訂長期聘用合同),近些年招聘的都是“普通員工”了。只有國有企業的副處級以上領導,還有“干部”身份,可以直接調到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擔任相應級別的職務;其他員工是無法調動到事業單位的(只能參加統一招考)。
4、另外,企業都是從事生產經營的,自籌資金、自負盈虧;事業單位中,只有一部分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以后事業單位改革這樣的單位可能會轉為企業。
擴展資料:
與企業單位的區別
1、事業單位是具有公益性質,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和企業績效工資最主要不同點在于經費來源和保障。企業績效工資完全取決于企業盈利情況,根據企業的薪酬戰略及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發放。
2、而事業單位則不同,事業單位根據單位不同類別,其績效工資的經費來源和保障有所不同,義務教育中小學績效工資經費來源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省級財政統籌,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部部分財力薄弱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3、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所需經費,按單位類型不同,分別由財政和事業單位負擔,但事業單位的創收收入如何規定是今后需要解決的問題。公益型事業單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創收或提供公共服務也高價收費,這就偏離了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這些需要通過制度進行規范和安排。
4、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單位分為國企和私企。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5、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于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如學校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事業單位
百度百科-企業
事業單位聘用制是正式編制嗎
事業單位聘用制是正式編制,但是有一個前提,是要簽訂事業單位的聘用合同,如果簽訂的是勞動合同,是沒有編制的。不管是簽訂聘用制還是勞動合同,都是有試用期限的。聘用制一般試用期限是不超過3個月。
成為正式事業編制后有哪些福利待遇:
成為正式事業編制后工作穩定性強,薪資比較穩定。事業編制人員屬于國家干部的一份子,一般由國家事業單位開支。不像部分私企單位,薪資有時候會延遲發放,甚至拖欠。而且成為正式的事業編制后幾乎不用擔心失業問題,事業單位會有很好的保障性。成為正式的事業編制后五險一金待遇高。一般事業單位都是按照國家規定的事業單位統一標準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不像部分私企那樣,五險一金都是按照最低標準給員工繳納。事業單位的工資很可能沒有那么高,但是五險一金這方面絕對很吃香。這就意味著退休后的退休金會相應高一些。想象一下退休后有充足的養老金維持日后的生活,不會給孩子們增加負擔也挺好。再者就是醫療保險比較高,看病的時候報銷額度大。有的是100%的報銷比例。事業編制和事業單位聘用制人員有何區別?
一、工資開支來源:
1、正式編制人員工資由財政撥款解決;
2、合同制人員工資由單位預算外收入中解決。
二、福利待遇:
1、正式編制人員的福利待遇按政策規定及上級部門規定執行;
3、合同制人員參照正式編人員標準執行,但實際上低很多或缺項。
三、事業單位之間調用:
1、正式編人員可以在事業單位之間調動;
2、合同制人員不能。
四、擔任職位:
1、正式編制人員可以提任副科級職務;合同制人員不可以。
2、事業單位聘任制干部是沒有編制的,類似于合同制職工,但福利待遇肯定是按照事業單位的,如果是公務員單位里的聘任制,如法院的聘任制書記員職位,那是按照公務員的待遇。
五、辭退:
1、合同制人員隨時會被辭退;
2、正式編制人員如無錯誤必須要工作滿合同年限才能辭退。正式編制人員一般一簽就是3到5年的工作時間。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事業編制、百度百科-事業單位聘用制
事業編為啥都是聘用制?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屬于招聘性質,簽聘用合同,但是沒有事業編制,由雙方簽訂的合同約定待遇和薪酬。
事業單位有編制的職工,現行途徑只有一個,即參加由國家和各省舉辦的事業單位考試,考試合格并被事業單位錄用的,具有事業編制。
事業編都是簽合同的,但是這是聘用合同,其決定的不是勞動關系,而是人事關系,所以不受《勞動合同法》的約束。
擴展資料事業單位三類崗位的結構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確定,控制標準如下:
(1)主要以專業技術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專業技術崗位占主體,一般不低于單位崗位總量的70%。
(2)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崗位占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擔技能操作維護、服務保障等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工勤技能崗位占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
(4)事業單位主體崗位之外的其他兩類崗位,應該保持相對合理的結構比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事業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