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帶有自動攝錄的可視門鈴走入越來越多的居民家庭。然而,智能可視門鈴在給居民家庭帶來安全、防盜的同時,也給鄰里之間帶來了困擾,有的甚至引發鄰里糾紛起訴至法院。
網友咨詢:
在自家門上安裝可視門鈴是否侵犯了鄰居的隱私?
律師解答: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而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在安裝、使用可視門鈴時,如果攝錄范圍覆蓋鄰居的入戶或必經區域,包括出行人員及其出行規律、訪客情況等,則會構成對他人隱私信息的威脅和損害,這種情況下可能會被要求刪除攝錄信息甚至拆除設備。
律師補充: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ǘ┻M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ㄈ┡臄z、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ㄋ模┡臄z、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ㄎ澹┨幚硭说乃矫苄畔?;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公民使用人工智能攝像頭等智能家居產品不能超出合理范圍,在公民安裝、使用人工智能攝像頭可能會給公共利益和他人隱私等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情況下,在安裝前應當盡到妥善的注意義務,并選擇合理的安裝方式和安裝位置,以減少其不利影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條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第九百九十五條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