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申請強制執行是指一方當事人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將對方違約的行為變為強制執行。如果被申請強制執行成功,那么會給被執行人帶來什么后果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1.財產受到查封和扣押
在申請強制執行過程中,法院有權利對被執行人的財產進行查封和扣押。如果涉及到房屋、土地等不動產,則可以對其進行查封;如果涉及到銀行存款、車輛等動產,則可以進行扣押。這些措施都是保障債權人利益的手段,在未經法院同意前無法解除。
2.存在限制出境或辦理身份證明文件的風險
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如果被申請強制執行的金額超過100萬元,并且符合某些條件,則有可能限制其出境。在某些情況下,因欠繳稅款、罰款、贍養費等原因也可能存在限制辦理身份證明文件(如戶口本、身份證)的情形。
3.可能導致信用記錄受損
每個人都有一個信用記錄,在征信機構中存檔。如果被申請強制執行,則可能會導致其信用記錄受到損害,這將對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產生影響。例如,在尋求貸款、租房、工作方面都有可能遇到困難。
4.可能承擔違約金等額外費用
在某些情況下,申請人有權利要求被執行人支付違約金或賠償金等額外費用。此類費用通常是根據合同條款規定的,并與原告所得頗為相關。
被申請強制執行將會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并且可能對個人財務狀況和信譽造成持久性的影響。因此,在簽訂合同或參加法律訴訟時應慎重考慮責任與義務,并盡力避免出現違約行為以及需要進行強制執行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