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結合廣東省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經組織專家評估,省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決定,從2020年5月9日零時起,將廣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
南都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結合廣東省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經組織專家評估,省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決定,從2020年5月9日零時起,將廣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就廣大讀者關心的問題,省衛健委做出詳細解答。
二級響應VS三級響應,區別有這些
在我國,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以二級響應為例,一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比如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6天內肺鼠疫或肺炭疽累計發病達到5例以上,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或者相關聯的肺鼠疫或肺炭疽疫情在2個以上縣(市)均有病例發生。再比如一個省份內發生1例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或者發生1例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等等,即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事件的性質、發生的時間涉及的人群以及社會影響的范圍,認定是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降低為三級響應后,這說明相關的傳染病發生的風險在降低(并不是沒有風險),一般情況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級響應(Ⅲ級),由市(地)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事件的性質、發生的時間涉及的人群以及社會影響的范圍,認定是較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予以啟動。
防控工作重心將進一步下移
不同等級的應急響應,所需對應的防控舉措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廣東省衛健委主任段宇飛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就明確表示,調級并不代表零風險。應急響應級別調整為三級之后,我們仍要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懈怠抓好各項工作,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調整為三級響應后,防控工作重心將進一步下移,將防控責任壓實到屬地,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對屬地常態化防控工作負總責。各市根據實際情況,因時因勢采取防控措施。比如,流動人口較多、對外交流頻繁的珠三角地區各地市可以采取較為嚴格的防控措施。省里的重點在于督查和指導,督促各地落實疫情防控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
將防控工作融入正常生活
疫情防控將更加注重堅持預防為主,強化“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觀念,增強自身防護意識,將防控工作融入正常生活。進一步加大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普及,引導群眾更加注重培養健康文明的良好習慣,讓健康生活習慣常態化。比如科學佩戴口罩,減少人群聚集,保持合理社交距離,勤洗手、勤通風,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時及時就醫等。同時公眾也要自覺配合如實填報健康信息、開展核酸檢測、隔離醫學觀察等健康管理措施。
每縣(市、區)至少設立一個核酸檢測服務點
更加注重落實“四早”要求。疫情防控關鍵在“早”。下一步廣東將充分發揮發熱門診、零售藥店、診所的哨點監測作用,及時發現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處理。各零售藥店、診所在售賣退熱藥品時,要參照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落實實名登記上報購藥相關信息,及時發現和排查異常情況。核酸檢測也是落實“早發現”要求的重要一環。下一步縣級以上疾控機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鼓勵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檢測服務。為充分滿足“愿檢盡檢”人群需求,各地要提供便捷化的“愿檢盡檢”服務,聯合城市管理、鄉鎮街道等部門推動建立“愿檢盡檢”檢測服務點。依托具備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在城市廣場、社區活動中心、鄉村文化廣場等場所提供自愿檢測的采樣服務。原則上每縣(市、區)至少設立一個檢測服務點,各地可以根據服務人口數適當增加設立數量,重點人群密集或流動人口較大鄉鎮、街道要重點保障,根據檢測需求和工作實際適時調整。
更加注重精準和專業。疫情防控工作由應急狀態轉為常態化,我們將從全面防控轉向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的精準防控,將口岸防輸入和社區防反彈相結合,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平時保持常態化的應急處置小組,充實應急專業力量,加強應急物資儲備。一旦發生疫情,迅速開展疫情處置,快速確定涉疫場所,精準鎖定涉疫人員,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將疫情影響控制到最小范圍,減少對群眾生產生活秩序的影響。
焦點答疑
電影院能開了嗎?室內場館有條件開放
調整為三級響應后,在按照相關技術指南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館等生活場所;采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游景點、運動場所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各類會議、會展活動;分期分批安排學生返校復學等。
可以不戴口罩了嗎?搭乘公共交通要戴
科學佩戴口罩。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人員密集的封閉場所,如醫院、電梯、封閉空間等場所要佩戴口罩。醫護人員、與人群廣泛接觸的行業服務人員、場所測溫人員等特定人群要佩戴口罩。
上一篇:中國個人網上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