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基金市場常常會聽到身邊有人語重心長地說:“要是能長期持有一只基金,在將來還可以賺得盆滿缽滿,這才是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感覺呀!”這個故事是牛哥初入金融市場就聽過的故事,相信所有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最終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誰不想賺大錢,成為別人口中的“常勝將軍”呢?
在基金市場中有短期、中期、長期的投資方式,投資者可以根據投資周期的不同,來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騎牛看熊認為根據時間投資周期的方式進行投資,可以讓投資者在剛開始就能認清局勢,對自己之后的投資方向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其實投資的周期,主要是以基金的持有時間來作為依據的。基金短期投資是持有1天到1個月,基金中期投資是持有3個月到1年,基金長期投資是1年以上。基金公司給出基金投資最好的時間周期是3年到5年,這樣做能夠穿越牛熊獲得較大的投資收益,也容易出現扭虧為盈的投資機會。
之所以一些專業投資者、基金經理等等專業人士會提醒投資者,要進行長期投資交易。其實投資就是一場“馬拉松”,賺錢、賺過大錢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能夠一直賺錢,每年保持一定的年化收益率增長,讓自己通過投資買車買房,這才是投資的真正意義,所以短期的盈虧沒有什么好驕傲的,但是長期以來整體資金在增長才是真本事!
俗話說得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這里面的巨人應該說是基金經理,因為一只基金的投資收益高低,完全取決于基金經理對于行情的判斷和分析,能否在該止損的時候快刀斬亂麻?能否在賺錢的時候加大倉位迎風而上?所以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重點分析基金經理的過往投資經驗,以及之前操作過的基金產品最大撤回率,等等要求直接來分析該基金經理的能力。
我們在購買一只基金產品的時候,除了要了解基金經理的能力,以及基金公司的實力外,還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買的什么樣的基金產品。題材類基金、指數類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等,要弄清楚基金的風險種類,是低等風險、中等風險、高等風險里的哪一類?還要搞明白所選擇的資金是否適合中長期的投資模式。
其實做投資十有八九不如意,也就是說行情不好的時候是大多數情況,行情好的時候總讓人覺的“很甜蜜”,卻又稍縱即逝。騎牛看熊認為基金產品長期持有起碼要跑贏國債的年化收益率,否則將資金長期處于風險之中,幾年后不賺錢還虧錢,白頭發還多了不少,這樣做又是何必呢?
普通投資者并不需要學習過多的專業化知識,通過日常的工作、購物、閑聊、專業知識等等,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蘊含巨大潛力的基金產品。因為這些實體行業熱銷的產品,會帶動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而基金經理通過調研后會發現這些優質的上市公司,然后買入它們的股票,從而組合成一只大家熟悉的基金產品。
投資者只要用自己的基本常識來進行預判,就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難道你不知道空調的行業龍頭是誰嗎?新能源車誰賣得最好?航空公司誰是最賺錢的?石油公司誰又是老大?等等問題恐怕大多數投資者會脫穎而出,這些基本理論知識正式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的堅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