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俄烏剛簽署糧食出口協議,出口糧食的敖德薩港就遭襲了,國際社會各有表態,你認為在俄烏軍事沖突下能實現糧食出口合作嗎?
特約評論員陳冰:俄烏在伊斯坦布爾簽署糧食出口協議的這一舉動,被國際社會稱作是“希望之光”,一些貧困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有望減少饑荒。但不到24小時,俄軍攻擊了糧食出口的港口敖德薩。
烏克蘭指責俄羅斯無誠意,用炸彈炸掉了糧食出口協議;而俄方則說,他們炸的是敖德薩港附近的軍事場所,并沒有損壞糧食船和民用場所。支持烏克蘭的美國、歐盟、英國等,抨擊俄羅斯不守承諾,順帶批評俄羅斯的“侵略行為”。聯合國秘書長也對此導彈襲擊,表示譴責。各方各有話說,有點亂,也難分出誰說的是真話,尤其是俄烏雙方。俄烏處在戰爭狀態,軍事方面的考慮總是優先的。敖德薩是糧食出口港口,同樣也是烏克蘭軍事基地,有可能是烏軍反攻赫爾松地區的據點,俄羅斯不能不關切;同樣,俄軍的導彈也可能傷及糧食出口設施,給履行糧食出口協議帶來麻煩。
因此說,一邊打仗一邊合作,這樣的事很少見。要切實履行糧食出口協議,只有停戰才有可能。雖然烏克蘭說會努力運出糧食,俄羅斯也宣布不會阻攔糧船出海,但兩國處在軍事沖突中,是什么事都會發生的。我估計今后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波折,履行糧食出口協議在俄烏的棋盤上,是遠低于戰場勝負的。雙方都會把戰事作為第一優先的,糧食出口更多地會作為外交攻擊點,因此說履行糧食出口協議,雙方都不太認真。
直新聞:美國和歐盟都在向烏克蘭繼續提供先進武器和軍援,甚至提到要給烏軍提供戰斗機,你怎么預判接下來的局勢走向?
特約評論員陳冰:美國和歐盟都把俄烏沖突當成第一位的,批評俄羅斯破壞糧食出口,真是有點底氣不足。要是真的解決糧食問題,美歐創造俄烏停戰的機會才對,怎么能通過提供更多武器來火上澆油,加劇沖突呢?對于俄烏沖突,我的大致判斷是會繼續打下去,直到出現三種情況之一。
一是俄烏戰場上出現明顯的勝負,有一方先提出停戰談判。二是外部力量尤其是美國和北約國家,因國內反對或者聯盟出現裂隙,不再支持烏克蘭繼續作戰,也會出現談判停戰的可能。三是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出面,進行調停,也可能結束戰爭。
但現在這三種情況都沒出現,而且我覺得歐美都在賭博,希望烏軍在11月第聶伯河結冰前,能夠出奇制勝實現反攻,起碼奪回赫爾松地區,所以現在又給烏軍加碼輸送武器了,仍在起哄戰爭繼續,烏軍也攻擊第聶伯河上的橋梁,試圖斷了俄軍的補給線和撤退路徑,俄軍進展緩慢。那么到了11月份,第聶伯河就結冰了,一直到3月初,俄軍可以進行無障礙通行,在戰場上會更有優勢。到那時俄烏戰爭誰勝誰負,可能會更明朗化一些。到那時是繼續打還是坐下來談,也就有個眉目了。今后三四個月,沖突將在僵局中持續,歐美也因經濟問題而持續分裂。歐洲冬季的能源緊缺程度,也將決定外部力量是支持俄烏打還是談。
作者丨陳冰,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劉立平,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