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022年5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施行以來的第二個“民法典宣傳月”,大河網(wǎng)特推出《有“典”可依》系列報道,通過案例+專家解讀的形式,讓更多網(wǎng)友了解這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之法”。
大河網(wǎng)記者宋向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中,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特殊性,成為《民法典》編撰過程中備受關注的對象。5月31日,《民法典》頒布兩周年之際,適逢第72個國際兒童節(jié)即將到來,大河網(wǎng)聯(lián)合河南省檢察院、周口市檢察院推出“典亮童年”特輯,讓我們重溫一下,這部法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
小孩拿父母手機給游戲充錢怎么辦?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jīng)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民法典明確: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給游戲充值大額金錢,在法律上相當于與游戲服務提供商簽訂了服務合同,這需要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通俗地說,未成年人充值是無效的。
父母確診新冠肺炎被隔離,孩子獨自在家誰來管?
“因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等緊急情況,監(jiān)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jiān)護職責,被監(jiān)護人的生活處于無人照料狀態(tài)的,被監(jiān)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jiān)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對監(jiān)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體現(xiàn)了我國在處理公共危機事件時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明確了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的職責,也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這一理念的彰顯。
父母離婚孩子歸誰,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編中規(guī)定了離婚后未成年子女撫養(yǎng)權的歸屬,最新修改通過的版本增加了規(guī)定:“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這一修改主要從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我國民事行為能力的界線是8周歲,8周歲以上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撫養(yǎng)權的確定與其權益密切相關,應當尊重他們的真實意愿,以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上一篇:過期身份證還能用嗎(外地戶籍可以在上海補換身份證嗎)
下一篇:信用卡不需要密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