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化名)與王某(化名)曾系同班同學。某天,王某向案外人主動索要了案外人偷拍并儲存的陳某隱私視頻,隨后通過社交軟件轉發給他人。王某還曾借此視頻,在網上對陳某進行言語騷擾和威脅。
個人隱私被傳播,還遭遇同學騷擾威脅……這種情況,該如何保護自己?
7月13日,陳某選擇勇敢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法院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請求法院禁止行為人存儲、控制及傳播涉案視頻,并禁止行為人借涉案視頻對申請人實施網絡威脅、騷擾等行為。
收到申請后,法院隨即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聽證。
法院經審查認為
人民法院判斷人格權禁令申請是否成立,應綜合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該申請是否符合法定條件,二是該禁令是否遵循比例原則,即作出禁令不會造成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利益失衡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本案中,涉案視頻涉及的行為人主體是申請人,視頻中包含申請人的個人隱私,屬于其依法應受到保護的人格權范疇。從被申請人獲得隱私視頻的經過,以及向他人進行傳播,借該視頻以言語方式對申請人進行了騷擾和威脅等行為來看,被申請人有明顯地侵害他人隱私權的主觀故意,且侵害行為正在發生中。如不及時制止被申請人的相關行為會使申請人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基于以上因素考量,法院認為,申請人的申請符合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條規定的法定條件。
申請人的隱私權系具體人格權,且申請人隱私權所涉內容與社會公益事項無關,也不與他人正當權利的行使產生沖突,不會造成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利益失衡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故本案中申請人的隱私權具有充分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價值。
近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上述案件依法作出人格權侵害禁令,裁定禁止被申請人以任何形式存儲、控制和傳播涉案視頻,禁止被申請人借涉案視頻對申請人實施一切威脅、騷擾等類似行為。
法官說法
“人格權侵害禁令”是指當民事主體面臨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其合法權益將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情形時,權利人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禁令,由人民法院作出禁令,以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人格權保護預防、侵害阻卻的法律制度。
傳統上,人格權主要為一種消極防御性的權能,但僅是消極防御和事后補救在網絡時代并不足以給予其全面保護。為滿足事前防范的需求,我國民法典首次規定了針對人格權侵害的禁令救濟制度,從而構建一套人格權侵害領域中預防性責任形式的快速實現機制。尤其是在當前大數據時代和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具有無限放大效應,人格權損害一旦發生,其后果具有易擴散性和不可逆性,難以恢復原狀。允許權利人積極行使人格權,消除影響權利圓滿實現狀態的因素或者危險,從而有效防止損害的發生和擴大,具有極其重要的法律價值和現實意義。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條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
法官小貼士
1
哪些人可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
任何面臨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人格權的違法行為危險的民事主體都可以依法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
2
人格權侵害禁令法律效力如何?
人格權侵害禁令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人格權侵害禁令針對人格權一經損害難以彌補的特殊屬性而給予及時制止不法行為的特別司法保護,體現出通過提供及時救濟以預防人格權損害的制度功能。
3
人格權侵害禁令有哪些審查程序?
人格權侵害禁令適用非訴程序,但要注重當事人的基本程序保障。人格權侵害禁令案件的審查,并非“兩造”對立結構,人民法院有權并有責任就構成裁判基礎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收集,但要實現對被申請人的最低限度的程序保障。可召開聽證會,保障被申請人的意見陳述權、獲悉通知權、筆錄查閱權。有必要的,被申請人亦有權在一定期限內提出異議、說明理由并提供相應證據材料。駁回申請或作出禁令的,應當向申請人、被申請人送達裁定書并明確救濟渠道。
4
對裁定結果有異議怎么辦?
如果當事人不服法院作出的裁定,可以申請一次復議。復議期間不影響禁令的執行。如經過復議程序,法院經審查確認異議成立,則應裁定停止禁令執行,對禁令予以撤銷或變更。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春通訊員杭互法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