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東莞自來水出現咸味引發市民關注。據了解,這是由于“咸潮”導致水廠水源氯化物明顯升高,所以口感有咸味。為了讓市民適時掌握咸潮信息,以作好相應準備,近段時間,東莞市水務局每天都會公布東江沿岸水廠咸潮情況,市民可上網查詢自己所在鎮街水廠的氯化物監測情況。根據監測,11月以來,總體而言,莞城自來水最“咸”。
東莞九成以上用水取自東江。圖片來源:東莞水務
11月以來,莞城自來水“最咸”
水費戶號查詢(每天都可上網查詢)
從9月底以來,在東莞陽光問政平臺,多名網友紛紛反映,家中自來水有咸味。據了解,東莞九成以上用水取自東江。今年以來,珠江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偏少2-4成,其中東江來水偏少7成,均為1956年以來最枯。同時,受到天文大潮的影響,漲潮時海水會倒灌東江形成“咸潮”,這也導致了位于東江下游的水廠水源氯化物明顯升高,造成個別時段出廠水和管網水的氯化物濃度升高,口感有咸味。
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編著的《飲用水水質準則》,從食物中攝入的氯化物遠比飲用水多;飲用水中的氯化物濃度不足以對健康產生影響。但是,氯化物濃度高于250mg/L左右,可覺察出水味的改變。
為讓市民適時掌握咸潮信息,以作好準備,從10月30日起,東莞市水務局每日都會在其官網(網址:http://dgwater.dg.gov.cn)公布前一天東江沿岸水廠的咸潮情況,監測指標是氯化物濃度;同時還公布了每家水廠所供水的鎮街范圍。
以11月8日為例,當天公布了7日各水廠的氯化物最高值以及平均值。7日,氯化物濃度最高值出現在第二水廠(其供水范圍是莞城),達到了474.7mg/L,其氯化物平均值為204.5mg/L;氯化物平均值最高的是高埗第二水廠(其供水范圍是高埗),達到了204.9mg/L。
縱觀11月2日-8日公布的數值,從11月1日到7日,氯化物濃度最高值都出現在第二水廠。除了7日氯化物平均值最高的是高埗第二水廠,其他幾日,氯化物平均值最高的也都出現在第二水廠。也就是說,從11月1日到7日,總體而言,莞城的自來水最“咸”。
從全市情況來看,從11月1日到7日,氯化物濃度最高值逐日上升。其中,11月1日,氯化物濃度最高值為158mg/L(第二水廠);11月7日,該數值已升至474.7mg/L(第二水廠)。而在氯化物濃度平均值方面,11月1日,平均值最高達90.5mg/L(第二水廠);11月7日,該數值已升至204.9mg/L(高埗第二水廠)。
東莞市水務局11月8日公布的各水廠氯化物監測情況。
全力保障東莞千萬人口的供水問題
在自來水出現咸味的背后,東莞乃至全省用水形勢備受關注。11月1日20時,廣東省水利廳啟動水利抗旱Ⅳ級應急響應。這是繼10月16日18時,珠江防總啟動抗旱IV級應急響應以來,水利部門又一次啟動抗旱應急響應。
事實上,東莞一直以來都是一座缺水型城市,水資源供需關系趨向緊張。隨著工業化的快速推進,東莞資源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的現象長期并存。而今年的情況則更為特殊。受極端天氣影響,自2020年秋天以來,廣東東江流域遭遇秋、冬、春、夏連旱的特枯水情,發生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旱情,預測今冬明春來水仍將偏少。這對于九成以上用水取自東江的東莞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考驗。
如何保障東莞千萬人口的供水問題?東莞市水務局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東江流域水雨情,進一步加強與省水利廳、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周邊市和各有關單位溝通協商,掌握有關旱情和各項蓄水、調水的工作措施情況,爭取供水資源。強化調度,對東深沿線水廠取水進行調度,原則上優先使用東深工程水源;在確保水庫安全的前提下,抓住降雨時機,科學蓄水保水,提高本地水庫應急庫容。
此外,全面開展水廠聯調、加密監測,確保出廠水水質安全;從4月21日起,東江沿線水廠盡量將清水池蓄至高水位,以備應對突發狀況。受咸潮影響的各水廠強化生產調度,采取清水池調蓄、錯峰取水、水廠聯合調度等臨時措施,強化供水企業原水水質監測,降低咸潮影響。
同時,加快推進落實《東莞市供水安全保障規劃(2020-2035)》實施,計劃建設三座區域性水廠,供水規模達320萬立方米/日,建設原水管道及配套供水管網工程,對接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充分利用全市現有供水設施,實現東江、西江兩大水源與本地水庫、水庫與水庫、水廠與水廠之間互聯互通,實現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供水的互聯互通,系統解決東莞“缺水”問題。
據了解,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在建設之中,預計2024年建成通水。屆時,每年將為東莞提供約3.3億立方米優質的西江水。
今年10月9日,東莞還向廣大市民發出節約用水倡議書,號召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日常做起,踐行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采寫:南都記者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