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老金按工齡劃分檔次有幾個?
目前普遍認為退休工齡有6個檔次,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及35年以上。但實際上并沒有真實的方案劃分具體的檔次,養老金金額的測算有些地方有五年一個檔次的測算方法,有些地方是有一年算一年的。目前我國測算養老金的金額,跟三個因素掛鉤:
1、繳交社會保險基金的年限(也就是俗稱的“工齡”),繳交社會保險基金年限越長的,養老金金額越高,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把工齡檔次分為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35年以上六個檔次,檔次越高,養老金金額越高。也有地方不分檔次,有一年工齡算一年工齡,最高工齡44年(按照16周歲上班,60周歲退休計算)。
工齡認定申請書(養老金和工齡的關系)
2、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簡稱“個人賬戶余額”),個人賬戶余額越高,養老金金額也越高。
3、退休上年度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簡稱“地區差別”),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養老金金額也越高。在北上廣深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金額肯定比在老少邊窮地區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金額高得多。另外,有些地方的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測算養老金金額時還遵循“見分進元”的原則。
二、養老金工資計算標準
1、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2、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3、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月平均繳費指數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于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三、高齡補貼多少歲開始領
法定8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到高齡補貼。
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四、高齡補貼的辦理流程怎么走
1、年滿80歲的老人,持本人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并提供本人身份證、戶口簿、銀行卡(折)等復印件各兩份、兩張一寸近期的免冠照到戶籍所在村(居)民委員會申請。這主要是為了確認老人還健在,防止他人冒領的情況發生。
2、如委托他人代辦,代辦人需持申請人身份證及戶口簿原件,并提供申請人的身份證、戶口簿、銀行卡(折)等復印件各兩份、兩張一寸近期的免冠照前往戶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員會申請。
3、已經享受高齡津貼的老人跨年齡段(80歲-89歲為一個年齡段,90歲-99歲為一個年齡段,100歲及以上以上為一個年齡段。)的則需要重新申請。
五、領取高齡補貼需要哪些資料
1、戶口本(查驗原件、收復印件一份);
2、居民身份證(查驗原件,收復印件1份);
3、填寫《市高齡老年人津貼申請表》(一式三份,可在社區工作站現在領取,也可網上下載);
5、銀行開戶存折復印件;
6、近期一張1寸照片。
NL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