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壟斷的標準是什么?
行業壟斷的標準:1.限定他人購買其自己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經營者的商品(包括服務)。其情形是多種多樣的。如限定他人購買和使用其附帶提供的相關商品,不得購買和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同類商品;限定他人只能購買和使用其指定的經營者生產或經銷的商品,不得購買和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同類商品;強制他購買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強制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2.以檢驗商品質量、性能或者以拒絕或拖延提供服務、濫用收費等方式,阻礙他人購買、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其他商品,或者對不接受其不合理條件的用戶、消費者拒絕、中斷或者削減供應相關商品,迫使他人購買其指定的商品。
3.一些行業壟斷者與行政機關或者公用企業等相互串通,借助他人的優勢地位實施限制競爭行為。
4.利用交叉補貼等手段排擠他人的公平競爭。
行業壟斷是指政府或政府的行業主管部門為保護某特定行業的企業及其經濟利益而實施的排斥、限制或妨礙其他行業參與競爭的行為。行業壟斷是客觀存在的。
壟斷市場的基本條件?
⑴壟斷競爭市場形成的條件
一個人特征,一個是條件.特征的話是整的大環境下說的.而條件是形成的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只有少數廠商生產同類產品,才能形成壟斷競爭.
⑵壟斷的市場條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壟斷市場必須:1、有能力統購貨源,2、有實力打壓市場銷價。
⑶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那幾點
1.新企業不能進入該市場,如受到法律限制,行政限制
2.企業生產商品沒有任何替代品
3.企業是市版場上唯一的銷售權者
4.擁有產業的關鍵技術、專利,享受法律保護
5.擁有支配供應商的能力
6.可以實行差異價格達到最大利潤
⑷完全壟斷市場的條件有哪些
完全壟斷市場的假來設條件源有三個點:
第一,市場上只有唯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
第二,該廠商生產的商品沒有任何接近的替代品;
第三,其他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所以壟斷廠商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
壟斷市場形成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建立和維護一個合法的或經濟的壁壘。從而阻止其他企業進入該市場,以便鞏固壟斷企業的壟斷地位。壟斷企業作為市場唯一的供給者,很容易控制市場某一種產品的數量及其市場價格,從而可連續獲得壟斷利潤。
(4)壟斷市場的基本條件擴展閱讀:
與其相對的“完全競爭市場”:
一個行業中有非常多的生產銷售企業,它們都以同樣的方式向市場提供同類的、標準化的產品(如糧食、棉花等農產品)的市場。賣者和買者對于商品或勞務的價格均不能控制。
在這種競爭環境中,由于買賣雙方對價格都無影響力,只能是價格的接受者,企業的任何提價或降價行為都會招致對本企業產品需求的驟減或利潤的不必要流失。因此,產品價格只能隨供求關系而定。
⑸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有哪些
條件如下:
1.與完全競爭相比,廠商數目少;與完全壟斷相比廠商輸入較多。
2.產品具有差異性。
3.消費者和生產者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決定者。
4.能夠一定程度的自由進入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是市場結構的兩個極端,但在現實中,我們更常遇到的是各種中間狀態的市場類型。壟斷競爭和寡頭市場就是主要的兩種中間市場結構,也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前者更靠近完全競爭市場,而后者則更靠近完全壟斷市場。
我們先分析壟斷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理論是與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進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20世紀30年代,他們提出了壟斷競爭這市場結構模型。
壟斷競爭市場競爭程度較大,壟斷程度較小,比較接近完全競爭,而且要現實得多,在大城市的零售業、手工業、印刷業中普遍存在。
同行業中不同廠商的產品互有差別,要么是質量差別,要么是功用差別,要么是非實質性差別(如包裝、商標、廣告等引起的印象差別),要么是銷售條件差別(如地理位置、服務態度與方式的不同造成消費者愿意這家的產品,而不愿購買那家的產品)。
產品差別是造成廠商壟斷的根源,但由于同行業產品之間的差別不是大到產品完全不能相互替代,一定程度的可相互替代性又讓廠商之間相互競爭,因而相互替代是廠商競爭的根源。
如果要準確說出產品差別的含義,則可這樣來說:在同樣的價格下,如果購買者對某家廠商的產品表現出特殊的愛好時,就說該廠商的產品與同行業內其他廠商的產品具有差別。
⑹寡頭壟斷市場,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寡頭壟斷市場是介于壟斷競爭與完全壟斷之間的一種比較現實的混合市場,是指少數幾個企業控制整個市場的生產和銷售的市場結構,這幾個企業被稱為寡頭企業。其特點如下:
1.廠商極少。市場上的廠商只有一個以上的少數幾個(當廠商為兩個時,叫雙頭壟斷),每個廠商在市場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其產品價格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2.相互依存。任一廠商進行決策時,必須把競爭者的反應考慮在內,因而既不是價格的制定者,更不是價格的接受者,而是價格的尋求者。
3.產品同質或異質。產品沒有差別,彼此依存的程度很高,叫純粹寡頭,存在于鋼鐵、尼龍、水泥等產業;產品有差別,彼此依存關系較低,叫差別寡頭,存在于汽車、重型機械、石油產品、電氣用具、香煙等產業。
4.進出不易。其他廠商進入相當困難,甚至極其困難。因為不僅在規模、資金、信譽、市場、原料、專利等方面,其他廠商難以與原有廠商匹敵,而且由于原有廠商相互依存,休戚相關,其他廠商不僅難以進入,也難以退出。
寡頭壟斷市場結構有一點與壟斷競爭相類似,即它既包含壟斷因素,也包含競爭因素。但相對而言,它更接近于壟斷的市場結構,因為少數幾個企業在市場中占有很大的份額,使這些企業具有相當強的壟斷勢力。寡頭壟斷企業的產品可以是同質的,也可以是有差別的。前者有時被稱為純粹寡頭壟斷,后者則被稱為有差別的寡頭壟斷。
寡頭壟斷的市場存在明顯的進入障礙。這是少數企業能夠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必要條件,也可以說是寡頭壟斷市場結構存在的原因。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是這
些行業存在較明顯的規模經濟性。如果這些行業中要容納大量企業,則每家企業都將因生產規模過小而造成很高的平均成本。規模經濟性使得大規模生產占有強大的優勢,大公司不斷壯大,小公司無法生存,最終形成少數企業激烈競爭的局面。對試圖進入這些行業的企業來說,除非一開始就能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并能占據比
較可觀的市場份額,否則過高的平均成本將使其無法與原有的企業相匹敵。
⑺完全壟斷市場形成的主要條件
完全壟斷市場形復成的主要條件:制整個市場的物品、勞務或資源都由一個供給者提供,消費者眾多;沒有任何接近的替代品,消費者不可能購買到性能等方面相近的替代品,進入限制使新的企業無法進入市場,從而完全排除了競爭。
一家廠商控制了某種產品的全部供給,完全壟斷市場上壟斷企業排斥其他競爭對手,獨自控制了一個行業的供給。由于整個行業僅存在唯一的供給者,企業就是行業。
完全壟斷企業是市場價格的制定者。由于壟斷企業控制了整個行業的供給,也就控制了整個行業的價格,成為價格制定者。完全壟斷企業可以有兩種經營決策:以較高價格出售較少產量,或以較低價格出售較多產量。
(7)壟斷市場的基本條件擴展閱讀:完全壟斷企業的產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否則,其他企業可以生產替代品來代替壟斷企業的產品,完全壟斷企業就不可能成為市場上唯一的供給者。因此消費者無其它選擇。
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要素資源難以流動。完全壟斷市場上存在進入障礙,其他廠商難以參與生產。
完全壟斷市場和完全競爭市場一樣,都只是一種理論假定,是對實際中某些產品的一種抽象,現實中絕大多數產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替代性。
⑻完全壟斷的主要條件
(1)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售銷者,企業就是行業;
(2)該廠商所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新廠商不能進入該市場;
(4)廠商可以根據獲取利潤的需要,實行差別價格。
⑼壟斷市場的條件與特征是什么
壟斷市場形成的條件:
第一,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商品的全部資源或基本資源的供給。這種對生產資源的獨占,排除了經濟中的其他廠商生產同種產品的可能性。
第二,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種商品的專利權。這便使得獨家廠商可以在一定的時期內壟斷該產品的生產。
第三,***的特許。***往往在某些行業實施壟斷的政策,如鐵路運輸部門、供電供水部門等,于是,獨家企業就成了這些行業的壟斷者。
第四,自然壟斷。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于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他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
壟斷市場的特點:
缺點
(1)在均衡狀態中壟斷市場價格要高于完全競爭。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均衡價格等于邊際成本。但是,在壟斷市場,價格高于邊際成本。
(2)在長期均衡中,相對于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壟斷廠商沒有以可能的最低成本進行生產,所生產的產量也小于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應該達到的產量。
(3)壟斷廠商獲得的超額利潤被視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4)壟斷會導致經濟泡沫。
優點
(1)規模經濟。由于壟斷廠商的規模可以很大,因而可以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其研究和開發的能力也可能使得壟斷廠商具有更低的成本。
(2)雖然壟斷廠商在產品市場沒有競爭者,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卻會面臨競爭。
(3)長期中獲得超額利潤這一點可以促進生產新產品的壟斷廠商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4)壟斷扼殺了消費者選擇權扼殺了市場對企業的優勝劣汰。
⑽寡頭壟斷市場形成的最基本條件是:()
簡單的說有四點
(1).企業極少
(2).相互依存
(3).產品同質(純粹寡頭)或異質(差別寡頭)
(4).進出不易
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那幾點
壟斷市場的主要條件有生產資源獨占、專利權、相關部門特許、自然壟斷。生產資源獨占:
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商品的全部資源或基本資源的供給。
專利權:
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種商品的專利權,廠商可以在一定的時期內壟斷該產品的生產。
相關部門特許:
相關部門往往在某些行業實施壟斷的政策,如鐵路運輸部門、供電供水部門等,于是,獨家企業就成了這些行業的壟斷者。
自然壟斷:
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于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他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
拓展資料:壟斷產生的原因:
(1)法律壁壘。
有些獨家經營的特權是由法律所規定并受到法律保護的,專利權和版權便是法律特許的壟斷。為鼓勵創造發明,絕大多數國家制定有專利法,可見專利壟斷是由法律壁壘造成的。在某些場合下,相關部門授予某廠商獨家經營的權利,如煙草公司;也有時相關部門經過招標競爭通過合同的形式授予獨家經營的特權。
(2)規模經濟與自然壟斷。
如果某種產品需要大量固定設備投資,大規模生產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么,一個大廠商就可能成為該行業的唯一生產者。由一個大廠商供給全部市場需求時平均成本最低,兩個或兩個以上廠商在該市場上經營就難以獲得利潤,這種情況下,該廠商就形成自然壟斷。
(3)技術性與策略性壟斷。
如果除壟斷者外另無他人掌握某種生產技術或訣竅,該市場自然形成技術性壟斷,如可口可樂的配方。在既無技術壁壘又無法律壁壘的情況下,廠商通過高筑壁壘以確立或鞏固其壟斷地位,這便是策略性壟斷。
(4)其他壁壘。
上述壁壘并沒有列盡全部因素,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如廠商控制了某種原材料的供應。凡是阻擋競爭者進入市場的壁壘都是造成壟斷的原因。
行業壟斷的法律定義
壟斷一詞源于孟子"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縱貿易,后來泛指把持和獨占。
在資本主義經濟里,壟斷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
壟斷(英語:Monopoly)(或者稱賣者壟斷;臺灣通常譯獨占),一般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與買者壟斷(Monopsony)剛剛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能夠隨意調節價格與產量(不能同時調節)。
壟斷行業就是行業或市場中只有一個廠商的情況。
結合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壟斷行為是指: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
政府如何規制國內壟斷企業?
對于壟斷人們深惡痛絕,如何科學地管理行業,以實現行政化壟斷要剔除,經濟壟斷要限制,規模經濟要培育的目標,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在實踐中面臨的難題。筆者認為政府可從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加強成本監控,規范價格定制。
成本是價格的基礎。在政府定價時,必須通過成本監審科學、合理地確定經營者實際成本,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場供求、國家政策、消費者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利潤率水平。制定或調整一些資源稀缺的產品和服務價格時,雖然成本并非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但同樣要在調查核實經營者成本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經營者所得利潤,防止經營者獲得超額提價收入。通過成本監審,還可以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和完善公共產品成本補償機制方面的責任。二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目前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大部分是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又具有一定壟斷經營特征的行業。一方面,這些行業價格的調整,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群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大;另一方面,由于壟斷行業與消費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而消費者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調查了解壟斷行業的真實合理成本,確定經營者成本合理性的責任自然落在了代表消費者利益的政府身上。因此,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在制定和調整價格時,必須對壟斷行業生產經營成本進行嚴格認真的審核,防止經營者將不合理的費用轉嫁給消費者,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從而有利于防止壟斷企業的亂定價、亂收費等問題。
(二)逐步建立、完善反壟斷法律、法規。
雖然現行的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行政壟斷的作用,但是對于建立真正健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而言,這樣的法治條件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為此應從以下方面完善我國的法律:
首先,要建立違憲審查制度。因為我國的壟斷主要表現為抽象的行政行為,如果建立了完善的違憲審查制度就可以依此對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使與憲法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不產生法律效力,從而有效控制行政壟斷的產生①。
其次,各個部門法功能要配合。因為就目前中國的行政壟斷來說行政部門違反了公平競爭又濫用了行政權力,所以不能把行政壟斷單一的劃分給某個部門管理,而是需要依靠各部門法的有效配合對壟斷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達到消滅壟斷的目的。
再次,建立多元化的法律規制方式。世界上其他國家在解決壟斷問題的時候主要是通過制定嚴厲的反壟斷法來解決,但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壟斷的方法卻不單靠法律,還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如協商合作等方式。由于“囚徒困境”理論,個人在孤立情況下往往會做出既不利于自身又不利于社會的選擇。因此可通過協商、合作來解決地方政府因博弈而形成的困境。
(三)引進外資企業,逐漸打破行業壟斷。
根據我國壟斷企業形成的原因來看,壟斷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或者是需要大筆資金投入的行業,只有政府或者一些大的財團才可能經營,私人企業根本無力與其競爭,從而使壟斷在我國長期存在,壟斷的種種問題很難解決。
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考慮引進外資企業參與競爭,從而打破行業壟斷的格局,使壟斷企業產品的價格達到合理的標準,從而有利于廣大消費者。當然在引進外資企業的同時我們要注意防治他們與國內壟斷企業相勾結,也要防止外資企業在我國形成新的壟斷。對于和國計民生相關的行業要限制外資企業的數目,從而保證經濟的穩定。這樣通過市場的作用最終使壟斷企業健康的發展。
行業壟斷是怎樣形成的
壟斷與競爭天生是一對矛盾,由于缺少競爭壓力和發展動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約監督機制,壟斷性行業的服務質量往往難以令人滿意,經常會違背市場法則、侵犯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和選擇權。這是一條規律,中國與外國都一樣。價格壟斷拉高整個社會成本,壟斷性行業所從事的一般都是與絕大多數人、行業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例如電信、郵政、自來水、電力、煤氣、鐵路、航空等等。因為這些行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些行業的服務價格的高低便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成本。這些行業的整體效率直接關系到其他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計劃經濟時代電信、鐵路等部門過去都屬于國家行政部門,而這些部門進入市場的時候,本身卻仍具有壟斷地位,一旦在市場中開始追求利潤,就會通過壟斷定價把大量消費者利益轉移到手中,使特權部門、特權公司拿到遠遠高于競爭市場價格的利潤。結果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競爭成本。[6]
行業壟斷導致有效投資不足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經過審批的私營速遞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幾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遞公司的數量則在1000家以上。雖然按照國家《郵政法》的規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寄遞業務由國有郵政企業專營,但是許多速遞公司也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這項服務,據統計,EMS最低的資費是23.3元,而私營速遞公司的最低資費不過10元左右。超額的利潤必然引來資金,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據統計,從1995年起,EMS營業額的年增長率也有2%,但其市場份額卻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同一時期,四大國際速遞巨頭在中國的營業額增長卻保持在20%以上。盡管現時EMS在國內速遞市場仍是“老大哥”,但是它的市場份額已經由最高峰時的近97%,跌到當前的40%左右。
這種現象在壟斷行業是常見的,一方面,壟斷企業能通過壟斷獲得超額利潤,從而妨礙了效率的提高,妨礙了其擴大業務規模的積極性。另外通過行業壟斷阻止社會資金進入該行業,雖然總有資金為利潤引誘通過各種方式“違規”進入,但規模總是有限的。
投資不足、就業下降,消費相對疲軟是我國經濟運行之中的主要問題。有專家指出,造成中國現階段投資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點就是很多高利潤的行業都是市場禁入的壟斷行業,這些行業中,壟斷導致低效,造成了這部分利潤反映不出真實的利潤狀況,成為極大的浪費,同時這也極大的挫傷了資本的投資熱情,這樣就造成所謂的“資本罷工”,強化了投資市場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