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怎么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一般情況下,提前5年退,女職工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是216個月,男職工是170個月。正常退休女職工個人賬戶計發月數是195個月,男職工是139個月。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于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干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致殘,由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是怎么計算的
計發月數公式:
其中:
M為計發月數
Yd為城鎮人口平均預測壽命
Yr為退休年齡
i為未來年記賬利率或投資收益率
以60歲為例,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0歲的預期壽命為75.21歲,按照利率4%來計算,將相關參數帶入后M=138.76,四舍五入后為139。
擴展資料:
使用方法
計發月數的使用方法:根據退休時賬戶存儲額和規定(約定)的去世時賬戶繼承規則,除以退休時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算按月發放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年金待遇、商業保險的保險金。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法為例:
假如某城鎮企業職工退休時賬戶存儲額為50000元,退休年齡為60歲,則根據2005年國發38號文查找對應計發月數為139,則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139=359.71元/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計發月數
養老金計發月數新規定
最近兩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繼續快速,人民群眾也更好地享受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去年我國就上調了國內的基礎養老金水平,今年則是會再次上調其標準,這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講也是極其的利好,他們的生活水平想必會發生再次的提升。目前社會各界對于養老金的消息也是非常關注的。針對于目前我國的養老金體系,其實很多人還不是非常的清楚,要知道我國養老金其實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方面,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方面又涉及到所謂的計發月數。對于這個概念很多人并不明確,那么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今年我們國家就會調整計發月數,原來139個月又會變成多少?
一、養老金計發月數是什么時候
我們首先來看看養老金的計發月數到底是什么意思?所謂的養老經濟發育月數實際上是指養老金待遇計劃發放的月數。簡單來說計發月數的概念就是指對一名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的總計月數。這是不是說我們在計發月數完成之后就不能再領取養老金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謂的養老金計發月數并不代表在計發月數完成之后相關退休人員就不能再領取養老金了,只不過是他們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開始清零而已。其領取的養老金會由原來的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模式,轉變為養老統籌基金的全額承擔。所以我們也是不同擔心計發月數發放完畢之后不能再領取養老金的問題。
其實我們國家之所以提出養老金計發月數的概念,實際上是為了核定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以及保障基金的計算平衡,并不是為了給養老金的發放,設置一個時間標準。這一規定在1977年的時候開始實行,當時我國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其中內容就明確指出要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
自此以后我們的退休金待遇,也是開始跟養老金計發月數相關聯。現今我們的個人養老金部分計算方式,就是要用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139個月,以此來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水平。139個月也就是11年左右,假使我們從60歲退休,要到71歲的時候才能完成這一計發月數。那么這139個月到底是怎樣得來的?
其實在1997年剛剛發放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是120,不管退休年齡的早晚統一都會按照120個月進行計算。不過在2005年的時候,養老金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則是發生了改變,開始按照連年齡進行分化,每一個年齡都有其對應的計,發月數,比如60歲是139個月,70歲是56個月。
之所以要將其按照年齡進行分化設置一個明確的月數,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我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至于其中所謂計發月數的具體計算方式,假設參保人在某一年齡段按照年化4個百分點的收益率情況之下,他們所達到人均預期壽命的時候,恰好能夠把養老保險賬戶內的余額領取完畢,這樣就不會造成積累錢數的浪費。
由此看來,所謂養老金計發月數的一個概念,其實是為了能夠讓參保人以穩定的收益率,在對應的時間內領完自己個人賬戶內的養老金余額。這一余額在領取完畢之后,他們的養老保險也是會由全國統籌的養老保險基金來承擔,如果說在領取完畢之前去世,那么個人賬戶養老保險,京內的余額也是會由其后代來繼承全額返還。
二、養老金計發月數將改變,139個月又會變成多少?
目前我國養老金計發月數也是有著明確的計算公式,大家有興趣也是可以去查詢一下,這一公式也是依托全國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來進行計算的。不過隨著我們國家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產業的建設完善,我國的全國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也是有著顯著的提升。在2000年的時候,全國人均預期壽命是71.4歲。
到了2019年的時候,已經是達到了77.3歲了。全國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改變了,那么我們的養老金計發月數定然也會隨之而改變。去年的時候我國就出臺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文件,其中內容就明確提出要更好的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的制度,在5年內竟然會有新的月數出臺。
這也就說明,未來我國的養老計發月數馬上就要改變了,那么原來60歲的139個月將會變為多少?目前對于具體的計發月數改變量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官方也是沒有對此作出解釋,不過依照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來看。未來我國養老金個人賬戶計發月數很可能會出現增加的情況。
當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已經提升到了6個百分點到8個百分點以上,收益差比原先的4個百分點要低一些,大致在2%~4%這個區間之內。收益差降低,賬戶利率的提升,再加上人均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綜合這三個方面來看,我們國家的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定然是會提升的。
三、有什么影響
當然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出現了提升,自然也是會對我們每個月領到的養老金產生一定的影響。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提升了,那么每個月我們個人賬戶養老金方面所能領到的錢就會變得少一些,不過我國的基礎養老金在不斷地上漲。
此起彼伏之下,我們每個月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數值可能還是呈現增長的態勢。另外個人養老金計劃月數增長代表著我們能夠領取個人養老金的時間加長了,養老金領取會變得更加結構化。
四、小結
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的概念設置能夠穩定參保人的收益率,讓我國社保基金實現更為精準的計算。這一數值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將會有所提升,具體則是要參照人社部發布的官方信息為準。
什么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字
參保人的個人賬戶,在計算退休費時,按照退休的年齡給予不同的計發月數,也就是說,把個人賬戶平均到規定的月數發放,退休年齡越大,計發月數越少,月領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越多,退休年齡越小,計發月數越多,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越少。
60周歲退休的人員,個人賬戶按照139個月平均發放,領取139個月之后參保人依然在世的,可以繼續領取,如果沒有領到139個月參保人死亡的,剩余的賬戶余額,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擴展資料:
領取條件: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要領取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二是累積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
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致殘。
由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