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朱成祥每經編輯:楊夏
上海在漸漸“復蘇”,位于上海的上市公司也陸續在現場召開年度股東大會。
6月27日下午,芯片巨頭韋爾股份(SH603501,股價165.20元,市值1449億元)于上海召開2021年度股東大會。雖然上海才走出疫情,但仍有17名股東及股東委托代理人現場參加此次股東大會。
2022年上半年,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俄烏沖突、美國通脹、部分地區保護主義趨勢抬頭,此外,國內手機銷量也大幅下滑,各大手機廠商庫存積壓,對芯片供應商大肆砍單。作為國內CIS傳感器龍頭企業,韋爾股份應該如何應對呢?
韋爾股份來源:每經記者朱成祥攝
哪里是新風口?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韋爾股份總經理王崧在連線參加公司年度股東大會時表示,相信只有盡量增加業務的多元化,然后將之運作得更精細,通過三條主線——傳感器、顯示驅動以及模擬,加大在IP、供應鏈以及在客戶業務上的高度協同。一言以蔽之,采取高度協同的多賽道策略,夯實基本盤,鎖定新風口。
王崧表示,關于基本盤,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消費電子遭遇重大打擊。“我還是希望,越在痛苦的時候,越需要把基本功練好、把競爭力增強。我們認為最差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機會)。我們亟需練好‘內功’,聚精會神埋頭于眼前的工作。”
韋爾股份財務總監賈淵則表示,無論市場好不好,有兩個點要把握。一個是在工藝技術方面,對標三星的相關產品,公司現在做得很好;而在跟索尼對標的產品上,公司現在陸陸續續也趕上了。之前提到了766(即索尼IMX766),公司的產品測完以后又改了兩版,測完后,性能是超越766。
夯實基本盤,鎖定新風口。那么,哪里才是新風口呢?答案是汽車電子。在王崧看來,汽車電子是風口是毋庸置疑的。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成長?一是裝機率越來越高;二是使用量的提升,從單顆變4顆,再升級為4+4+3。
為何舉牌北京君正?
在問答環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率先提問,對于前段時間舉牌北京君正(SZ300223,股價95.36元,市值459.23億元),公司計劃單純做財務投資,還是為未來的戰略規劃做準備?
對此,韋爾股份財務總監賈淵表示,舉牌本身是一個財務性投資。“我們剛才也說了,‘整裝待發、一往無前’,不斷繼續擴張我們的產品線種類。因為我們是全行業公司,除了手機(CIS)我們是(全球)第三之外,其他諸如安防、汽車、醫療(攝像頭傳感器),我們都是全球NO.1的位置。”
“我們希望將來有更多橫向擴張的機會。抱著這樣一個理想和美好的愿望,我們一步步往下走。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合作、更多的聯動,或者是在產品業務上的擴展。”賈淵說。
股東大會上,賈淵簡單介紹了各大類芯片產品市場情況。其表示,單類產值最大的是CPU;第二大是存儲。前兩大類都是千億美金市場級別,而第三大類與前兩類差距較大,CMOS傳感器市場規模在200億美金左右;而第四大類韋爾股份已經在做,即之前提到的顯示驅動。按照原來的評估,這個市場也應該接近百億美金。
賈淵補充表示,其實模擬市場規模也很大,但是模擬產品比較碎片化,細分產品線很多,每一種行業市場規模都不太大。例如,韋爾股份的TVS芯片(瞬態二極管),全球市場大約十幾億美金,在國內已經占據接近50%份額的情況下,也就1-2億美金的規模。
另外,模擬的PMIC(電源管理芯片)產品市場規模大概200多億美金,但更加碎片化,DCDC(直流轉換直流)、LDO(低電壓差線性穩壓器),每一個產品落到市場,都需要花很長時間去打磨,包括信號鏈芯片等。
因此,韋爾股份還是以大賽道的產品為指引,比如MCU。其總結稱:“我們看投資(項目),第一是產品的橫向擴張;第二是賽道規模;第三是我們在技術延伸方面有沒有協同性。比如說,我們現在跟存儲肯定不搭界。而通過戰略投資、整合、合作,也許將來我們可以考慮一些。其實大家也知道,我們跟北京君正合資了芯楷(指上海芯楷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主要就是做一些NORFlash產品。”
在股東大會現場,另一位股東也提問,韋爾股份投了北京君正之外,還投資了不少私募股權基金,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賈淵表示,這也是希望能形成強協同功效。一方面,上市公司要爭取更大的業績回報;其次,通過對專業的產業鏈商家投資,韋爾股份也獲得了廣大的、非常強的產品情報信息,各種產品怎么發展,公司就很清晰了;第三,在設備解決方案里,公司也會有很強的協作。這樣反過來,促進了韋爾股份在“3+1”戰略上的擴展和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