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廣州市總工會聯合成立的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揭牌活動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據悉,廣州市11個區法院與同級區總工會建立訴調對接工作室已全部于今年11月底完成,廣州市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的成立標志著廣州市及11個區“工會+法院”多元化解勞動爭議機制服務平臺全部落地建成。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唐航浩,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勇出席揭牌活動并講話,廣州市委政法委專職副書記丁志強、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鄭烈城、廣州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李德球、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向金華參加揭牌活動。
△廣州市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
廣州市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設在廣州中院立案庭的訴訟服務中心內,工作室工作人員由廣州中院指派工作人員、廣州市工會派駐調解員(工會法律服務團隊律師)共同組成,無償為當事人提供調解、咨詢、出具協議書服務。廣州市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參與勞動爭議調解的方式分為委派調解、委托調解和協助調解三種形式。
△廣州市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
★“工會+法院”多元化解勞動爭議機制,圍繞“四大功能”發揮作用
?矛盾糾紛化解功能
勞動爭議糾紛立案后,當事人同意工會組織參與調解的,可以由案件的審理部門委托或邀請工會派駐調解員(工會法律服務團隊律師)協助開展調解工作,做到案結事了。
?勞動法律咨詢功能
為來到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廣大群眾,提供免費勞動法律咨詢服務,切實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涉訴信訪化解聯動機制
調解員參與法院勞動爭議涉訴信訪矛盾化解,訴后為當事人提供心理疏導、釋法疏導,實現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溝通指導功能
工作室作為法院和工會的溝通聯系平臺,實現了人民調解與訴訟調解優勢互補和順利對接,同時對各區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提供業務指導。
在揭牌活動上,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唐航浩指出,法院與工會共建勞動爭議訴調對接機制,是工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群團工作改革“把群團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之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對省高院、省總工會關于“法院和工會溝通聯系,共同預防和化解勞動爭議”要求的重要探索與突破,同時有利于加強廣州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勇在揭牌活動上表示,廣州市“法院+工會”多元化解勞動爭議工作模式對于保障勞資雙方合法權益、實質性化解勞動爭議、構建和諧勞資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廣州中院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機制,推動勞動爭議糾紛預防和化解工作邁上新臺階。
★“三個預防”“三個平臺”,
風險早控制,銜接零距離
做好“三個預防”,實現風險因素早控制
做好基礎性預防——
對勞動爭議聯調案件中發現的綜治隱患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通報情況,提示法律風險,促進有關部門完善管理。
做好苗頭性預防——
對群體性勞動爭議糾紛、惡意欠薪等影響社會穩定的案件建立工會、仲裁、法院等部門共同參與的預防化解勞動糾紛隱患的合力。
做好救助性預防——
對通過訴前聯調確無法化解矛盾的糾紛,引導當事人依法訴訟,同時依托司法救助制度,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緩、減、免收訴訟費,保障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打得起官司。
搭建“三個平臺”,實現解紛銜接零距離
工會選派調解員入駐工作室,開展日常性的訴前調解、訴調對接工作。法院選派業務精、能力強的法官定期到工作室,與調解員聯合調解群體性糾紛。工作室指派調解員定期到轄區內勞動爭議案件較多的街道、村鎮(社區)指導調解委員會調處糾紛,實現化解矛盾沉入基層。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名工會律師每周定期在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開展調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72宗,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22宗,挽回勞動者經濟損失共105余萬元,進一步營造了“案結事了人和”的和諧勞動關系氛圍。
★勞動爭議案件裁審銜接,
實現在線調解,共享基礎數據
目前,廣州中院已和廣州市勞動人事仲裁院建立了勞動爭議案件裁審銜接系統,工作成效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肯定。下一步,廣州中院將會加強與工會、勞動仲裁院的三方協作,建立糾紛化解案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典型性、苗頭性、普遍性勞動爭議案件進行分析研究,共享基礎數據。通過遠程視頻、在線調解、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降低解紛成本,最大限度地便民惠民。
為方便職工群眾申請調解,廣州中院和廣州市工會聯合制作了《廣州市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指引手冊》《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指引》小冊子,內附有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申請調解準備資料、三種勞動爭議調解方式流程圖、廣州市、區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信息以及廣州市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特約律師等相關內容,職工可以通過閱讀小冊子了解申請調解所需的材料、選擇合適的法院以及自愿選擇律師,極大地便利了受勞動爭議糾紛困擾的職工群體。
典型案例1
2017年10月下旬,位于新市街小坪村的某服飾廠投資人徐某因經營不善停業,導致拖欠50多名工人工資。工人為追索工資,集體聚集到新市街勞動所信訪,將欠薪老板徐某團團圍住,不停拉扯,情緒激動,要求徐某立即給付工資。白云區法院駐新市街道辦的社區聯調法官梁法官接報后,立即與三名法警趕赴新市綜治維穩中心參與調解。到后,梁法官先將失控工人安撫下來,通過深入淺出地講述法律知識,讓工人明白可以以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10月26日,聯調法官與新市街勞動所、司法所等職能部門繼續聯動調解,反復與欠薪老板徐某、出租方做調解工作,釋法明理,闡明利害。最終徐某、出租方與工人們達成協議,由出租方處理徐某留在租賃場所內的機器,以變賣機器折現工人70%工資,剩余30%工資由徐某分期給付。后又簽訂調解協議,經過法律司法確認程序,確認雙方協議效力。隨后,出租方代徐某向工人發放了70%的工資。
針對工人們對30%工資發放的顧慮,調解組又專門進行法律指引,由“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工會委派律師專門指導工人起草了協議,雙方最終達成一致協議。
典型案例2
2017年10月30日,鶴龍街嘉鼎大酒樓順德漁莊的22名工人因公司長期拖欠薪水,老板“失蹤”,電話聯系不上,情急之下與公司的管理人員為討薪發生沖突。得知情況后,白云區法院聯調組梁法官立即進行組織協調,與兩名法警、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工會委派律師一起趕赴鶴龍綜治維穩中心,向鶴龍街勞動所的工作人員了解詳細情況后,一起到順德漁莊進行調解工作。
到了現場后,梁法官和勞動所工作人員首先把雙方分開,要求雙方都保持冷靜,通過理性合法途徑來解決問題。在現場秩序恢復正常后,梁法官對雙方進行了釋法和勸導工作。首先,梁法官耐心而細致地向工人們解釋了法律對于勞動者獲取合法勞動報酬的相關規定,并結合白云法院以往通過訴前聯調平臺機制成功幫助工人拿回工錢的范例,引導工人們通過合法途徑維權,讓工人們懸著的心能夠安定一些。
隨后,梁法官重點向順德漁莊的管理人員劉某進行了法理情三方面的勸導:通過釋法,詳細解釋了相關法律規定,明確告知劉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法律責任和嚴重后果,要求他配合政府部門與老板歐某聯系,并盡早籌錢解決員工工資,履行支付勞動報酬的責任義務;通過講理,告知劉某可以向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的當值律師選取幫助,如果愿意配合支付工資,可以與工人協商分期給付;通過說情,讓劉某想想各位工人辛辛苦苦一年,如果不能拿到自己的辛苦錢,可能都沒辦法回家好好地和家人團聚過個好年,將心比心,也要想想辦法,盡量解決問題。
通過梁法官、勞動所的同志和工會委派律師的多方協調,公司老板終于同意配合調解,勞動者也同意退讓一步,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歐某、劉某分別支付員工工資45000元和40000元,2107年12月25日前分兩期給付完畢。考慮到上述款項是分期給付,為有效保障工人權益,在梁法官的建議下,工會委派律師為工人起草和解協議,鶴龍街勞動保障中心見證并將協議分別在勞動所、司法所和法院聯調組存檔。22名工人收到了工資,對勞動爭議訴調對接不停的稱贊:“還是人民法官為我們主持公道啊,不然這錢還不知道拿不拿的回來呀!太謝謝你們啦!”
來源|廣州中院白云法院
通訊員席林林劉侃史公匯
攝影|羅偉雄等
編輯|JJ
微信公眾賬號:gzco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