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手上或是多畝地,但日常生活卻大大變樣。”正月初六早上,坐著自己日用具雜貨鋪內,長沙天心區青園街道社區友情住宅小區住戶張利華說。做為該街道社區1800名住戶之一,張利華的體會映射了諸多拆遷補償安置戶的幸福的生活。
青園街道社區位于長沙市城南區的城鄉結合,其原名是長沙國營企業牧畜大農場。自1998年至今,伴隨著天心區“拓城興
南”發展戰略的執行和湖南政府、天心區區治宅院等諸多省、市企業落戶口,征收土地新項目快速提升,失地農民總數日益增加,安裝好失地農民的工作非常繁雜。天心區以失地農民安置小區基本建設和進行安置小區文明城市創建為具體媒介,完成了動遷“零強制拆遷”、安裝“零銜接”、基本建設“零安全事故”,失地農民所有獲得了妥善解決。
青園街道社區管轄區內的3個小區中,有兩個是農惠農小區,另一個小區則集聚了諸多改革公司,下崗工人較多,民意比較繁雜。在培訓實踐活動科學發展主題活動中,青園街道社區機構街道社區和社區干部深入一線掌握民意,并立即將難題歸類,能處理的立即處理,臨時無法處理的向人民群眾表明具體情況并搞好溝通協調工作中。
調研發覺,友誼社區、青園小區農戶的83畝生產制造留地難題是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話題。摸透難題后,街道社區馬上確立責任人承擔,請議事會的意味著一起參加,數次向上級領導反映情況,爭得適用,現階段,70畝生產制造留地的商業用地綠線已根據整體規劃機構的審核,用地紅線也已根據土地單位的審批,工作中進展順利。
獲知許多人民群眾對生活條件中的衛生條件并不是很令人滿意,街道社區決策每一年資金投入3八萬汪義在我區首先實行農惠農物業公司化管理方法;對于管轄區內下崗工人多,日常生活艱難的難題,街道社區立即機構發布簡歷信息內容,機構專題講座招騁大會,并在省內首先建立了就業指導服務站,激勵自主創業求發展趨勢。
該街道社區還推動一系列民生工程,堅持不懈用扎扎實實工作中吸引人心。現階段,青園街道社區在我省首先推薦新科技小區巡更系統,根據在街道社區創建信息內容110處理客運站,在小區開設信息內容110處理核心,在駐街企業、小區、公共場合操控電子器件警報、電子監控、巡邏活動崗亭等巡邏設備,制作“產業生態圈各大網站”,維護人民群眾安全性。
從一個普通百姓搖身一變變成新市民,享有都市生活便捷的張利華一臉幸福快樂。再次安裝在友誼社區后,張利華等失地農民不但每一戶享有300平米的4層房子,還有著集體用地的權益分紅。張利華笑著說:“如今不但住著新房子,租憑空房子,還能夠有著自家門面開實體店,每一年生產制造留地發展趨勢后也有一些分紅,日常生活當然是愈來愈火爆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