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工程項目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拆除到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中,存在著規模龐大的信息。為推進建筑業數字化轉型,使大數據成為推動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應運而生。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uildingLifecycleManagement,簡稱BLM),指貫穿于建筑全過程,用數字化的方法來創建、管理和共享所建造資本的信息。其以信息管理為核心,旨在聚合數據、集成信息、賦能監管,從而實現建筑業管理數字化改革。
1
聚合數據:創建、管理、共享數字化信息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創建與管理兩個方面,即在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創建、管理、共享建筑工程信息。其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IoT)等技術為基礎,在聚合數據的基礎上實現工程項目建設各環節數字化。
BIM技術是實現BLM理念的關鍵。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從根本上改變了建筑工程信息的創建過程與創建方式,將數字化信息形式應用于規劃設計、生產制造、建造施工、運營維護各階段,能夠以建筑工程項目各項數字化信息為基礎創建3D(實體)+1D(進度)+1D(造價)的五維建筑信息模型。這種數字化信息模式的創建,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建筑工程信息的共享與管理方式,使數字化建筑物形成完整的、有層次的信息管理系統。
再結合RFID技術在預制構件中植入“芯片”、運用GIS技術匹配地理空間信息,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能夠創建、管理及共享同一完整的工程信息,減少工程建設各階段銜接及各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丟失,從而減少矛盾和失誤的產生,并為建筑企業的施工現場智慧管理、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計算分析等作好有力支撐。
2
集成信息:實現全要素互聯、全數據互通
為實現規劃、設計、施工、運營過程的全要素互聯、全數據互通,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還需在數據聚合的基礎上形成銜接各個環節的綜合管理平臺,通過相應的信息平臺推動全要素全數據互聯互通。
響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的“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部署,嘉善縣作為浙江省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縣,已于去年八月開通了“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智慧云管家平臺”。該平臺將工程項目建設的目標、流程、技術等要素在全生命周期維度上整合集成,并實現了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共享,能夠以一朵“云”管住項目建設全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還強調要以加快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為重點,推進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建筑產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業深度融合形成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重要依托。
不難發現,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需打通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數字”脈絡,對分散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以及不同管理系統中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信息進行集成化管理,在全要素全數據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建筑業管理數字化改革。
3
賦能監管:讓建筑業監管“耳聰目明”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一方面能夠有效聚合企業勘察設計、工程建設、運營數據,提高企業對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的分析與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能夠輔助監管部門對施工進度、質量安全、設備管理、文明施工、運營維護等在線監管,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的一體化、透明化、協同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基礎上,監管部門可以優化工程質量、安全、造價、履約監管的模式與機制,完善線下監管的針對性和靶向性,提高線下監管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實現工程管理的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
如圍繞質量監管,通過全面采集數據、真實反映質量、匹配監管手段,監管部門能夠把分散、靜態背景下的粗放監管變成集成、動態數據環境下的智能監管;通過信息協同共享、決策科學分析、風險智慧預控,監管部門能夠轉變監管方式、創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能,實現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目標最優化。
這也有助于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建立建筑物、基礎設施等三維數字模型,地方能夠打造智慧城市的三維數字底座,并推動城市物理空間數字化和各領域數據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
住建部等13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圍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以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未來隨著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作為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重要一環,也將在行業精準治理、建筑市場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