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戰(常州大學)
7月7日晚,人在濟南的河南某村鎮銀行儲戶梁振,剛在當地做完核酸,卻突然發現,自己的山東健康碼又變紅了,賦碼信息顯示,紅碼異常信息由河南省推送。之所以是“又”,是他的健康碼曾在6月14日,同樣被河南省賦紅過,之后,在多家媒體對此事廣泛報道之后,梁振的健康碼又在第二天離奇變綠了。(7月8日央廣網)
疫情時代,大家對健康碼并不陌生。大數據和疫情防控的結合,使健康碼成為每一個公民的出行必需品。然而,許多河南民眾反映,自己近日沒有外出,但健康碼卻無緣無故變成了紅色,甚至許多人被以“正在實施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入境人員”的由頭被帶走監禁隔離。經查,被無故賦紅碼的均是河南村鎮銀行的儲戶,今年4月起,河南4家村鎮銀行出現兌付困難,無法取出存款的用戶前往鄭州維權討說法,被無端了賦紅碼。
人身自由權(健康碼再次因權色變)
健康碼是當今疫情防控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一直以來也在疫情的防控工作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公開自己的隱私,事無巨細地報備行程,毫無隱瞞地上報家庭所有成員的信息,本就是私權對公權的讓步,是公民為了自己和公共的健康而進行的權利讓渡,其存在只能也只應該用于疫情的防控。
河南儲戶賦紅碼事件社會影響極為惡劣。一方面,儲戶遇到難以兌付的情況求助無門,無可奈何去討說法還被賦紅碼限制自由,這嚴重威脅到了公民的私人財產安全。另一方面,健康碼的另作他用更在疫情時代的公民心中埋下了恐怖的種子。給維權儲戶隨意賦紅碼以限制其人身自由,不僅消解了健康碼的正規功能,更給疫情防控的大局造成了混亂。讓人不禁揣度,是誰賦予了銀行給儲戶賦紅碼的權利?又是誰同意了這一決策?銀行又為何能得到如此包庇?
儲戶賦紅碼事件屢屢出現,雖然有關部門稱相關人員已被調查問責,然而公眾對此似乎并不買賬。這一事件是公權對私權的霸凌,也是權力濫用的危險傾向。河南村鎮銀行借疫情防控之手,限制儲戶行動自由,將健康碼和與疫情之外的事由聯系起來,是嚴重違反防疫規定的行為,也擾亂了疫情防控的秩序。將數據管理技術濫用成非法管控、限制公民自由的手段,違背了大數據防疫的初衷,也嚴重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和人身自由權。此事如果不嚴查徹查,將會導致今后權力無所忌憚的濫用,只會引起更嚴重的事件發生。
商業機構、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對公民個人隱私的不當使用,越來越引起民眾對保護個人隱私安全的強烈呼聲。保護公民隱私安全,防止權力的濫用,既要加強各個領域個人隱私使用的監管約束,也需要公共管理部門管理力度的加強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此外,權力的任性也呼吁相關部門對權力的約束和管控,疫情防控工作的進一步細化,不能讓健康碼變成用作他途“權力碼”。
上一篇:超辦(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