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事業史復習資料
一、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一)報紙產生前的新聞傳播活動
報紙產生前的新聞傳播活動源于生存需要的消息傳播。原始社會的口頭傳播。春秋戰國時期有組織的記言記事活動和新聞采集活動?!洞呵铩吩J為是一種“斷爛朝報”,保存了不少有價值的時事性政治材料,但并不是報紙。漢朝的首都開始設置“邸”,作為封建王朝的地方和中央之間傳播信息和事件的中轉機構,但還沒有形成正式的官報——邸報。
(二)中國最早的報紙——唐朝的官報
中國古代的報紙起始于唐朝。最先問世的是唐朝政府發行的官報(內容是宮庭動態,讀者是首都官吏)。“開元雜報”出版于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報。唐人孫樵所寫的《讀開元雜報》一文,是關于這份古代官報的最早的記載。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收藏的“敦煌邸報”(內容是通報歸義軍節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節的經過情節),發行于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發現,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報紙,也是世界現存的古老的報紙。
(三)宋朝的“邸報”和“小報”
封建官報在宋朝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稱為“邸報”、“朝報”、“邸鈔”、“進奏院狀”、“狀報”,“邸報”是其中最流行的稱呼?!佰蟆钡陌l行機構是各地派駐首都的進奏院?!佰蟆钡陌l行制度:門下省編定,給事中判報,通過進奏院的各地進奏官“報行天下”?!佰蟆钡膬热葜饕腔实鄣脑t書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報,有關官吏任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重大軍情)?!佰蟆钡男侣劙l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當權派的嚴密控制。宋朝的新聞檢查制度:“定本”制度。(新聞檢查制度。公元999年。為控制新聞發布,進奏院要把編好的樣本送樞密院審查,通過的樣本叫“定本”)宋朝的“邸報”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報”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當時的讀者隱稱為“新聞”,是一種非官方的報紙?!靶蟆钡膬热菀浴佰蟆彼惠d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為主,也發表過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議論?!靶蟆钡陌l行人是一部分進奏官,中央部門的中下級官員和書肆的主人。它的出版,受到當時政府的查禁。
(四)明清兩朝的官報和民間報房所出版的報紙
明朝的官報由通政司負責傳發,清朝的官報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負責傳發,官報的內容經常受到皇帝和當權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過官書局等單位,創辦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報,其中主要的有《官書局報》、《政治官報》等。16世紀中葉以后,明朝政府允許民間自設報房,在封建政府的監督下,編選一部分從內閣有關部門抄來的一部分邸報的稿件公開發售,這一類報房大多設在北京。它們所發行的報紙,通稱“京報”(有時也混稱“邸報”。報房在京城,又從京城向外傳發。內容由皇帝諭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組成)。報房出版的“京報”有報頭。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報的活字印刷是我國新聞傳播技術一大進步)。出版和派送京報,從明朝中葉起,成為一項公開的職業。明末的“京報”曾經刊載過社會新聞。但在官方的嚴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報”只能刊載一些官方允許發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關后,北京的報房曾經達到十家以上,它們所出的報紙仍稱“京報”。內容與明朝后期的“京報”相近。(清末《京報》和近氏報有相似處)
(五)古代農民起義軍和年代勞動人民的革命宣傳活動
早期農民起義者的宣傳手段。流行于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部農民軍的揭貼旗報(以布做成)和牌報(以質輕和便于攜帶的方形木牌做成)(內容宣傳政策,供人傳閱,沖破消息封鎖,宣傳了起義軍“免賦”、“均田”、“迎闖王,不納糧”政策和紀律,報道戰況,起安撫人民和瓦解敵人作用)。近代反帝運動中涌現的揭貼、傳單和時事宣傳畫。義和團運動時期的揭貼與傳單。太平天國時期大量印發的《天父下凡詔書》、《太平救世歌》等宣傳小冊子。太平天國時期的墻報(黃紙,手寫或印刷。揭罪行、號召起義、與地主決斗,法令、任免)(都具有傳播新聞和政治宣傳作用)。洪仁
在太平天國后期提出的關于創辦“新聞館”和發行“新聞篇”的主張。(《資政新篇》“條陳列款”中提出辦報主張。標志中國近代新的報刊思想的萌生)
二、十九世紀外國人在中國的辦報活動
(一)外國人在華辦報活動的開始(1815-1839)
近代化報刊在中國的出現是和外國的入侵同時開始的,最早的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化報刊和最先在我國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報刊,都是外國人首先創辦的(中國新聞史上通稱為外報)。外國人在中國辦報的目的(以傳教為名,入侵中國宣傳)。1815——1842年是近代外國人在中國辦報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報刊。1815年在馬六甲創刊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是歷史上的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報刊。它的出版發行情況(七年之久),它的創辦人和主要編輯人員,它的內容和特點(“宣傳‘神理’,介紹基督教教義和《圣經》文章、介紹各國情況和科學知識——神賦予。略帶文言成分的白話文寫作,有評論、記敘文、故事、詩歌,還用對話體、章回體。木板雕印,中國書本式,每月一期,免費)。1827年在廣州創刊的第一家英文《廣州紀錄報》(英煙商馬地臣辦。商業消息,貸物行情,輪期)和1832年在廣州創刊的英文《中國叢報》(這一時期最長-20年,內容最豐富,影響最大外文報,對中國介紹詳,受英美政府重視)。(第一家外文報刊《蜜蜂華報》——澳門教會領導人,周刊)這一階段在中國從事辦報活動的幾個有影響的外國人:馬禮遜(精通中文的英傳教士,第一個創辦近代中文報外國人,在馬六甲《察》,廣州主編《廣州紀錄報》和《中國叢報》中《京報》分析是最早研究中國報刊史文章)、米憐(馬助手?!恫臁分骶幾迦?,提出寫作四原則,文章要短、通俗易懂、流暢生動)、郭士立(1833廣州,宗教、道德、科學為基本內容最早采用《京報》材料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家中文報)、裨治文(美國派的第一個新教傳教士,《中國叢報》編輯)。這一階段外國人在中國從事報刊活動的主要特點(宗教色彩濃,外文報公開宣傳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態度和語調議論中國各種現象。清朝閉關政策,外國人不能在中國活動,故報刊傳播范圍小,中文報刊出版中心在馬來半島,外文在香港、澳門、廣州){1)目的征服中國人心-從宗教宣傳到“知識炮彈”。2盡量做到中國化。3}出現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報發展趨勢}。
(二)外國傳教士的辦報活動(1840-19世紀末)
鴉片戰爭后,中國門戶洞開,外國人在華的辦報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19世紀末,外國人在華辦報的數字已經接近200種。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外國傳教士主辦的。幾家主要的由外國傳教士出面創辦的中文報刊:《遐邇貫珍》(屬教會報,但篇幅最多的是時事政治新聞和評論、商情、科學文化)、《六合叢談》(上海第一家中文近代報英辦,1857月刊)、《中西聞見錄》(主要介紹科學文化知識,宗教文字不多)、《益聞錄》。教會出版機關廣學會的成立。廣學會機關報《萬國公報》(前身《中國教會新報》美傳教士林樂知自費創辦的中文周刊,1868年9月5日創刊上海)的創刊。它的主要內容(以時事政治為主的綜合性期刊,宗教宣傳少。為帝侵略辯是對中“幫助”,介紹“西學”,鼓吹中國“變法”-《新政策》),它的編輯出版情況和它的社會影響(綜合性時事刊物,發行網遍及政府教育機關,達4萬份,士大夫和知識分子中影響大),它的主要編輯撰稿人:林樂知和李提摩太。對《萬國公報》這一類外國傳教士創辦的報刊的分析和評價。(不象以往熱衷于“闡發基督教義”,而是大幅度增加時事政治,評論中國時政,推進不平等貿易、商業新聞和評論,廣告多了。表明傳教和辦報是為推行殖民政策服務,目的使中國殖民地化,成為西方資傾銷商品場所,使清朝成資國家附庸。)
(三)外國人投資創辦的一批中文日報(1872)
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香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投資創辦了一批營業性的中文日報。這些日報以中國讀者為主要對象,標榜“替中國人說話”,實際上時時維護外國資本家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幾家主要的外資中文日報。它們在當時的影響?!渡陥蟆返膭摽K霓k報方針和主要內容(以刊商業新聞為主,也發珍時事政治新聞和評論,刊文藝作品和廣告),它的創辦人和編輯人員。外國人投資創辦的這批中文日報在新聞業務上的改革。它們在中國年代新聞史中的地位和影響(1872年上海,英商人美查合資,后為一人。原名《申江新報》。1949年5月停。1913史量才。最初雙日。大量商業新聞。擠掉《上海新報》:1)立足中國讀者,聘中國人主筆。2)降低售價。3)中國報史上第一次把新聞、言論、副刊和廣告基本要素結合起來,上下層都可讀,注重重大政治新聞,維護殖民利益。4)做好發行。5)不惜工本電報、電話傳消息,廣聘通、記。7)附各種增刊。8)重視經營管理)。(《新聞報》1893年2月英商丹福士,1899轉美商福開森,經濟新聞為主,工商界為對象,重視經營管理,廣告,銷售前列)
(四)外國人創辦的外文報刊和在中國發稿的外國通訊社(1850)
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創辦了一大批供外國僑民閱讀的外文報刊,使用了英、日、葡、法、德、俄等語種,總數在120家以上。幾家有代表性的外文報刊。在大陸出版的歷史最長的英文日報:《字林西報》(north
chinadaily
news)(英商奚安門辦,代表英官方觀點。1850上海,前身《北華捷報》,1864由字林洋行接辦,改名。得到英領事和工部局支持,代表英官方觀點,101年最長)。它的創辦經過,它的政治背景和言論主張(上海。對象在華外人和賣辦知識分子,不迎合一般讀者口味,內容更明目煽政府加緊侵略掠奪,公開支清政府,反對中國人反帝反封)。(中外新聞和本埠新聞專欄,重視言論,中外政局關系發表意見。中國各教會有通訊員),它的通訊網和它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外國通訊社在中國的活動情況。第一個在中國設立分社的外國通訊社:路透社(1872)。外國通訊社對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影響
三、戊戌變法時期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辦報活動
(一)中國資產階級報刊的萌芽(1873-1874)
中國資產階級的誕生和在部分具有資產階級觀點的知識分子中開展起來的政治改良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對報紙作用的認識(論述了報的多種功能,提出辦報目的是“立言”,強調報對社會變革作用,提出言論自由要求,要求國人自由辦報),他們的辦報思想和早期的輿論活動。
中國資產階級辦報活動的開始。最早的一批中國資產階級報刊:《昭文日報》(1873艾小梅漢口,中國人在國內創辦最早報刊“以奇聞軼事詩詞雜作為主”)、《匯報》(1874上海容閎,多次改名,反映資政治上軟弱性)(《廣報》改名反映資一定的反帝反封革命性)、《述報》(1884中國人在廣州辦的第一家中文日報,特點:報中法戰爭,重視圖像)。
《循環日報》的創刊,它的特點和政治傾向(早期自辦報中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1874年1月香港。最早宣傳資改良思?!把h”-變法自強之道,能實現弱到強的轉變。首創以政論為靈魂的報。別于以傳抄上諭、奏摺為主的古報和以傳播教義、刊載商情為主的外報。以后辦報立言成了資報業的傳統)。主編《循環日報》的王韜是中歷史上第一個報刊政論作家(維新變法先驅)。他的主要經歷,他的政論活動,他的政論文風對近代新聞事業的影響(政論文直抒胸臆,立論鮮明,文不華麗,通俗易懂,突破“桐城派”古人束縛,開“報章文體”先河,為后人效法)。(1828~1897。早期維新思想家。江蘇長洲人。字紫
,號仲,別號
園老人。秀才出身。曾在上海英國教會所辦的墨海書館工作。太平天國革命期間,上書獻策進攻太平軍。1862年因被清政懷疑向太平軍獻策而遭通輯,逃往香港,后去英法俄等國游歷。1874在香港主編《循環日報》,主張變法自強,批判洋務活動徒襲西方皮毛,提出發展中國資本主義工礦交通的主張。指出“今日當變者有四,一日取士,二日練兵,三日學校,四日律例”,認為應清仕途,裁冗員,安置旗民,撤除厘金。頌揚英國議會制度。政治上建君民共治國家,經濟上國家富強,外交上主權獨立)1884年回上海,仍與洋務派交游。著有《
園文錄外編》-最早的報刊政論文集等數十種。辦報主張:1)論述報多種功能四條2)提出辦報目的是“立言”3)提出言論自由要求4)要求允許國人自由辦報)
二)強學會時期的資產階級報刊(1895-1896)
1895年“公車上書”活動和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的進一步開展。強學會的成立(標志醞釀幾十年的維新變法已由思想啟蒙變為上層社會有組織的政治活動,出現了資政黨的萌芽),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改良派為開展變法運動而進行的輿論準備。強學會機關報北京《中外紀聞》的創刊,它的主編人和出版發行情況?!吨型饧o聞》宣傳的主要內容和它在社會上的影響(初名《萬國公報》1895年8月北京。梁和麥孟華編輯,免費官紳,多時3000份,宣傳變法主張,形式同《京報》。強學會成立后為機關報,增加上諭、外電、報選,后為《中》。5個月)。
強學會上海分會機關報《強學報》的創刊。它的主編人和出版情況?!稄妼W報》的辦報宗旨和它的政治傾向(1896鉛印,五日刊。徐勤和何樹齡。“廣人才,保疆土,助變法,增學問,除舞弊,達民隱”)。
強學會的被封和《中外紀聞》、《強學報》的被迫停刊(引起頑固派恐慌忌恨,上書責康梁“植黨營私”,要求查禁,迫壓力,光緒查禁)?!吨型饧o聞》和《強學報》在資產階級改良派辦報活動中的地位(培養鍛煉了維新派宣傳骨干,在輿論界初露鋒芒,積累辦報經驗,為維新報刊大發展奠基礎。沉默七個月后,維新沖阻力,在更廣泛范圍掀新聞史第一次國人辦報高潮)。
(三)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機關報《時務報》(1896)
《時務報》的創刊。它的主要負責人和出版發行情況。(十九世紀末維新運動中維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08/09創刊于上海,總經理汪康年,主筆梁啟超,先后任撰述的有麥孟華、徐勤、歐榘甲、章太炎等。石印。載有上諭、奏折、論說、中外雜志、域外報譯等。以宣傳變法維新、救亡圖強為辦報宗旨。許多文章議論新穎,文筆活潑,深受知識界歡迎。數月間銷行增到萬余份,風靡海內,“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百日維新”期間,被清政府改為官辦,派康有為督辦。1898/08/08終刊,由汪康年抗旨改辦為《昌言報》)
《變法通議》(政論。43期,涉政、經、文、軍。梁第一次全面的維新變法綱領性文件)和《時務報》關于變法維新思想的宣傳?!稌r務報》關于伸民權、開議院(《開議院論》)和發展民族工商業的宣傳(《商戰論》)。《時務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論中國之將強》)和呼吁救亡的宣傳。
《時務報》的社會影響(以購閱為時髦),它和讀者的聯系。《時務報》在變法維新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和各地維新派人士對它的支持。
洋務派官僚對《時務報》的干擾(封頑攻,上書禁,張之桐納軌道敗后要汪擠走梁)和《時務報》的易幟?!稌r務報》在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中的地位。
(四)在維新運動中興起的其他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
百日維新前夕,資產階級改良派報刊的蓬勃發展。
華南地區的改良派重要報刊《知新報》。它的主要編輯撰稿人,它的特點和它所宣傳的主要內容。(澳門1897年2月22日初名《廣時務報》,何廷光、康廣仁經理,徐勤任總撰述。與《時務報》方針一致,南北呼應,宣傳維新主張。不同是在澳門出版,清不及,言論大膽;更注意變法新政報道;發表一批開放言禁,允許出版自由文章。戊戌政變后,僅它存,共133期)
華中地區的改良派重要報刊《湘學報》(唐才常),《湘報》(譚嗣同)。它們的主要編輯撰稿人,它們的特點和它們與湖南地區維新運動的密切關系。
華北地區的改良派重要報刊《國聞匯編》上發表的宣傳進化論思想的翻譯作品。(《國聞報》嚴復,維新派創辦的第一家日報)
資產階級改良派在上海、蘇州、無錫、杭州、重慶等地出版的鼓吹變法的報紙。
1898年的百日維新,和百日維新時期光緒皇帝對改良派辦報活動的支持。頑固勢力對改良派報紙的壓制和迫害。
(五)資產階級改良派辦報活動的特點和改良派報刊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起的進步作用(出現中國人辦報第一次高潮,改外報獨占中國報壇局面,促我國近代新聞事業發展)
特點之一是報刊宣傳和當時的政治活動聯系得非常密切,改良派的領導人物都十分重視報刊宣傳工作。
特點之二是非常重視政論的作用,涌現了一大批報刊政論家,創造了一種新穎的政論文體“時務文體”(影響一代文風)?!皶r務文體”是適應新的政治斗爭和思想斗爭的要求而產生的(之前的王韜“報章文體”未形成風氣,報刊仍是一種八股文和桐城古文的混合體:古奧拘泥,千篇一律,內容空虛,枯燥無味。束縛了維新派變革的政治激情,且西方新知識、新名詞涌進,舊式文言文難適應介紹,故新文體生。因這類政論文多“時務”,又以梁在《時務報》文章為代表,故稱“時務文體”。無拘無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平易暢達、半文半白、雅俗共賞;邏輯性強,感情充沛,富煽動性),梁啟超是“時務文體”的代表作者。
改良派報刊宣傳活動的進步意義作用表現在:1、沖破了封建統治者的言禁。2、向讀者進行了資產階級的思想啟蒙和救亡圖存的宣傳(提高了報業報人地位)。3、推動了變法維新運動的開展。(4)新聞業務多方面改革,政論寫作方面創“時務體”,涌現政論家,最早政論報)
四、辛亥革命時期的新聞事業
(一)資產階級革命派早期的宣傳活動(1894~1905興中會成立到同盟會前夕)
1894年興中會在檀香山成立后,資產階級革命派主要靠少數幾個人的演講游說,翻印具有反滿思想的小冊子和譯印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的著作,進行革命宣傳(效果不佳。因中國資本主義因素還弱,資社會基礎弱,維新思想深,許多人對清有幻想,宣傳反應不大,直到《中國日報》創刊才改觀)。當時的革命黨人以主要精力組織武裝起義,還沒有創辦自己的正式機關報,只有在檀香山出版的《隆記報》為興中會會員所掌握,海內外的大部分輿論陣地為改良派所占領。
(二)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的興起1900(1905~1911同盟會成立到辛亥革命爆發)
1900年1月25日興中會第一個機關報《中國日報》在香港創刊。孫中山參與了《中國日報》的籌備工作?!吨袊請蟆返牡谝蝗紊玳L兼總編輯陳少白?!吨袊請蟆吩缙诘男麄鲀热菁捌渌鸬淖饔茫?)宣傳留學生的革命活動。2)報道革命黨人的活動。3)揭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政府官員的賣國罪行。4)呼吁反帝救亡和對保皇勢力展開論戰。初創與康梁友好,后攻擊孫。1902與廣州《嶺南報》論戰,是報史上革與保皇派第一次有影響的論戰)。1900年以后大量編印的具有革命思想的宣傳小冊子。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鄒容的《革命軍》(揭清反動賣國,號召推翻清,建中華共和國。章作序,《蘇報》刊文介紹。引起青年巨大反響。以通俗、犀利文筆宣傳資自由、平等、民族主義思。2萬字。對從改良到資革命思想起推動作用。時代階級局限不區別滿統治與滿人)和陳天華的《猛回頭》(用民間說唱文學彈詞體載,宣傳革命思想,反帝侵略,號召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民主共和國,影響甚大)。興中會時期留日學生創辦的革命報刊:《開智錄》、《譯書匯編》、《國民報》(發表章太炎《正仇滿論》是革命派最早正面駁?;手囌撐恼拢?、《湖北學生界》、《江蘇》和《浙江潮》(魯迅第一篇小說《斯巴達之魂》發表)。(三自)鄭貫公主編的《開智錄》是第一個具有革命傾向的留學生刊物。滬、杭一帶革命報刊的興起:《大陸報》、《國民日日報》、《警鐘日報》、《中國白話報》和《杭州白話報》的創刊。
(三)《蘇報》和“蘇報案”
《蘇報》發展的三個階段(1)1896年6月26日胡璋經營,鄒
主筆,文字低劣2)1899陳范經營,親保皇黨報3)陳范傾向革命,章士釗主筆,面目一新,成革命報)。《蘇報》和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密切關系?!疤K報案”的起因、經過、結局和影響。(辛亥革命前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夏,上海《蘇報聘》章士釗為主筆,章太炎、蔡元培為撰稿人,推薦鄒容《革命軍》,發表章駁康有為改良主義政見的論文,鼓吹革命。斥光緒帝為“載
小丑”。清政府勾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六月底逮捕章太炎、鄒容等人。7/7《蘇報》被封。章、鄒在會審公廨和獄中堅持斗爭,宣傳革命。表現了勇敢地向封建專制統治挑戰的大無畏精神,使報紙成為鼓吹革命的陣地。清政府企圖引度章、鄒,將他們押解南京殺害,遭社會輿論廣泛評擊。次年五月,章鄒分別判監禁三年和二年。1905/04,鄒死于獄中,次年6月章出獄,后東渡日本。此案件進一步暴露清朝統治者的反動本質)《蘇報》主編章士釗和重要撰稿人章太炎早期的辦報活動和辦報主張(戊戌時加入上海強學會,《時務報》后與康梁不合,去杭州《經與報》,1899在是本結識孫中山《蘇報》案后《民報》主編,為爭言論自由,作不妥協斗爭)政論特點:旗幟鮮明,氣勢雄偉;文字嫻雅,博引經史;思路清晰,邏輯嚴密。有錯誤觀點,文筆古奧)。
(四)戊戌政變后,資產階級改良派在海外的辦報活動(慈政變,光緒囚,“六君子”死,康梁外逃,改良派只得把宣傳中心移海外,成立?;蕰?,在日、南洋、美州、奧州設100多分會,辦數十種報刊,形成第一次華僑辦報高潮)1898-1904
《清議報》(旬刊。改良派海外第一個機關報,梁主編,1898年12月100期。宗旨“倡民權,衍哲理,明朝局,勵國恥”,擁光緒,反慈,鼓吹君主立憲,同時發表談民權、談自由、談破壞、談變革文章)和《新民叢報》(辛亥革命前資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902/02在日本橫濱創刊,半月刊。梁啟超主編。初斯著重介紹西方資社會、政、思學說宣傳變法維新,抨擊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積極鼓吹和推進新文體,語言明白流暢,文筆生動犀利,深受讀者歡迎。最大貢獻是向讀者大量介紹了世界各國的知識、新學說、新思想(“讀了又讀,直到差不多背得出來”-毛)。后在革命形勢高漲下,堅持立憲?;?,反對資革命,在與《民報》就革命與保皇、民主立憲與君主立憲、“土地國有”等問題論戰中,受到資革命派的嚴正駁斥。1907年冬??9渤?6期)的創刊。它們的主要內容、言論主張、特點和影響。保皇會的成立和海外?;庶h報刊的發展。保皇會在海外出版的幾家主要的報紙
:《文興日報》(舊金山)、《新中國報》(檀香山)、《日新報》(溫哥華)、《天南新報》(新加坡)。梁啟超這一時期的政論活動。(1903拒俄運動后,國內黨禁放松)資產階級改良派在國內恢復辦報?!洞蠊珗蟆罚ㄎ覈霭鏁r間最長中文報1902年6月天津滿人英斂之。鼓吹立憲,以敢言、報風嚴肅和“替勞苦大眾說話”見重于時,在華北地區影響大)、《京話日報》的創刊,它們的創辦人英
之與彭翼仲。它們的政治傾向及其影響。上海《時報》和創刊及其在新聞業務方面所作的改革(戊戌后改良派在國內創辦的第一個機關報。1904年6月12日于上海。狄葆賢主持。政治上沒大影響。編輯出版方面突出。首創“時評”專欄,編排上“務救醒目”;首次用一到六號字排版,反映事實的重要程度;標題和評論的主眼處“皆加圈點以為識別;徹底擺脫書冊式,改為4個版面)。
中國新聞傳播史的古代新聞傳播
中國古代新聞傳播活動主要分為六部分,即唐代之前的傳播媒介、唐代的新聞傳播活動、宋代的新聞傳播活動、元代的新聞傳播活動、明代的新聞傳播活動、清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1、唐代之前的傳播媒介。
①夏商周時期:木鐸,用來宣達政令、進行采風的特殊媒介。
其他傳播媒介:甲骨(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金石(帝王詔書和國家常法)。
②漢代:郵驛制度的發展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條件。
傳播媒介:竹簡和木簡。(東漢時期“蔡侯紙”的出現)。
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
布告:主要內容是皇帝的詔書和各級政府制頒的行政法令。
露布:用來傳播戰爭勝利的消息。
其他傳播媒介:烽燧(用于軍事方面,主要是為了防備西北少數民族武裝入侵)、謠言、木簡、竹簡、木牘等。
2、唐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中國的報紙開始出現在唐代,最早的報紙是在封建官僚機構內部發行的政府官報。
中央:
①”開元雜報”:開元年間流傳在外的官報,多為政事信息的雜亂報道。
②”進奏院狀”:封建機構內部發行的官報,由進奏官傳發給各藩鎮,用來介紹朝廷的政事動態和各項消息(“敦煌進奏院狀”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僅存的最早的報紙)。
③其他:烽燧、露布、榜文、告示等。
地方:詩賦、語言等。
唐代報紙的特點:
①沒有報頭,開頭和結尾還保留著官文書的痕跡。
②發報方式是由各藩鎮派駐朝廷的進奏官們直接發給他們的長官。
③所有的信息都是進奏官們自己采集的。
3、宋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中央:
邸報:宋代中樞部門統一管理、發布的官方報紙。發布機構:都進奏院(主要傳播朝廷政事)。
地方:
小報: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非官方報紙。主要刊載新聞和政治材料。
新聞制度:“定本制度”(所謂“定本”,指的是根據進奏官采集的各種信息經本院監官編好,送樞密院或宰相省察通過后產生的“邸報”樣本)。
其他傳播媒介:“榜”(由政府部門發布的、以張貼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聞傳播手段)。
【備注】:
1、宋代小報出現的意義:它的出現突破了官方對新聞傳播活動的壟斷和封閉,打破了官報“邸報”一統天下的局面。
2、屢禁不止的原因:小報滿足了一定的社會需求,得到了社會的支持,因為有一定的生命力。
3、宋代報紙的特點:在封建中樞部門的統一管理之下,按一定制度,統一編發給地方,完全從官文書里分離出來,成為官方的新聞傳播工具,由不定期發行轉為定期發行。
4、元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主要是民間的新聞傳播活動,民間的新聞傳播媒介是“小本”。
5、明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中央:
“邸報”:
①《萬歷邸鈔》:將萬歷一朝的“邸報”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摘錄而成的;
②《天變邸抄》:記錄了明熹宗年間發生的一次特大災異事件的報道;
③《急選報》:內容主要是關于官員任命。
“邸報”的超傳和發行工作流程:
通政司——劉客——提塘。
【通政司:匯集各類章奏和地方上報的消息;六科:手機和發布的有關詔旨和章奏;提塘:將招旨和章奏從六科抄出,經篩選和復制再傳發?!?/p>
地方:民間報房和抄報行(民間報房多數是從官方的提塘報房中分離出來的)。
其他傳播媒介:
塘報:由下到上,由地方向中央匯報軍情的文報(類似于宋代的邊報)。
告示:由上到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級向公眾公布信息的官方新聞傳播載體。
竹籌、揭帖和牌報,主要流行于人民起義隊伍中。
6、清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擴展資料:
唐朝初期社會生產力發展迅速,?從貞觀到開元(公元627—741年)這一百多年間,社會經濟持續上升,終于使唐代成為漢族文化的發皇時期。不僅在藝苑上百花爭艷,其它各個文化領域,包括新聞傳播活動在內,也都顯示出長足的進展和創新的活力。
"新聞"觀念的產生,宮廷"條報"和藩鎮"邸報"的出現,都是在這一時期;官方新聞的發布,雖然并不起始于唐代,然而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傳通渠道,也還是在這一階段。可以這么說,中國的新聞傳播活動,形成一種社會性的事業,似應從唐代算起。
在探討古代新聞活動時,往往涉及到對"新聞"概念的理解。有些人把古代的"左史記行,右史記言"視為新聞記錄,將烽火臺點燃狼煙看作新聞傳遞,這樣就必然使新聞的概念無限擴大,造成研究工作中的混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新聞傳播史
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始于什么時代?中國古代報紙是怎樣產生的
中國最早由于技術和生產力底下的原因,新聞傳播主要限于上層社會,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構,就是邊觀戰報,政府公文一類的,叫抵報。比較公認的是唐開元年間出現朝廷官報,就是開元雜報,以及民間小報等。到鴉片戰爭后,中國出現第一份外國人辦的報紙,萬國公報和中國叢報。1872年出現申報,是近代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中文報刊,后來還有新青年,民爆等。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主線是什么?這一主線是怎樣顯現出來的
主線是兩個30年。主要體現:前一個30年,建立了培養馬克思主義新聞工作者的社會主義新聞教育體系;后一個30年,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傳播教育之路。
新聞教育的馬克思主義性質是貫穿著兩個30年的一條主線。在這條主線指引下,60年來新中國的新聞教育為黨和國家的新聞傳播事業培養了一大批新聞傳播人才。
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起始于什么時代
中國的新聞傳播活動起源于遠古人類的群居時代。古代的傳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頭傳播,即口耳之間的傳播。
傳播活動中特殊媒介一一木鐸。
最早的帶有文字的傳播載體是一一甲骨、金屬鑄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