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法律行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律師費無法做到一口價。一個案件不同的律所有不同的報價,不同的案件又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在法律服務(wù)無法做到標準化的當下,服務(wù)價格成了客戶和律師共同的痛點。“打官司時,請律師到底要花多少錢?”要看案件質(zhì)量如何。今天,法寶在線的律師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律師收費的模式和標準。現(xiàn)實生活中,律師收費主要是以下幾種模式:
1、按件收費
簡單的說就是,對一個案件給出一個相對固定的收費,也是主流的收費模式。例如代理一審程序是一個固定的價格,代理二審程序通常是按照代理一審程序減半收取。客戶相對來說喜歡“一口價”的計件收費,因為支付總額可預期,成本可控。
2、按時收費
按時收費就是根據(jù)律師提供服務(wù)的工作時間收費,律師提供合理的時間支出明細,將律師的時間變成一種商品,按實際情況來說,計時收費一般以0.1小時即6分鐘為一個計時單位,差旅在途時間減半計算。按時收費通常比較容易讓國外客戶接受。
3、分段收費
以完成一個階段或達成一個目標作為收取一次費用的節(jié)點。分段收費的模式通常適用于無賠償?shù)陌讣ㄈ缟虡嘶驅(qū)@姓_權(quán)案件)或者代理被告的案件。
4、半風險代理模式
簡單的說就是固定費用+浮動比例的模式,客戶前期支付一筆固定的律師費,后期再另以賠償金額提成、,目標實現(xiàn)獎勵等方式(風險代理費)給付律師費。例如涉案款項為200萬,前期給個幾千到幾萬的費用,后期執(zhí)行回款了180萬,再按照180萬的10%~15%計提律師費。這種模式比較適用于一些前期投入較大,判賠預期也較大的案件。
5、全風險代理模式
簡單的說就是前期已賠償額的一定比例作為律師費用,或者以實現(xiàn)訴訟目標作為給付一定律師費條件的模式。現(xiàn)實中風險代理常見的比例通常為25%——30%不等,具體還是要看案件質(zhì)量。風險代理中以賠償金額提成的基數(shù)通常為兩種:
以判決、調(diào)解、和解中確定的數(shù)額為基數(shù);
以執(zhí)行階段能執(zhí)行到的數(shù)額為基數(shù)。
6.墊錢打官司(風險共擔)的模式
先打官司后收費的墊資訴訟是一種全新的打官司模式,幫您支付律師費和訴訟費等打官司的所有費用,只有在官司打贏且執(zhí)行回款后才收費。敗訴或沒能成功回款,當事人無需承擔任何費用,有了墊資訴訟,這樣您就不用再擔心打官司的成本高了,而且是官司打贏了再付費。